第117章 初闯许都-《兴汉》
第(2/3)页
对于曹操与荀彧的关系,一般的史学家认为可以明显的分为三个阶段。
第一阶段:吾之子房代表事件:保卫兖州、劝迎天子、“四胜论”、居中持重。曹操以二荀并重,荀彧主内,荀攸主外。
转折时间点公元200年。
第二阶段:猜忌提防
代表事件:董承谋反、封侯进爵、以女妻子。以此看曹操有表彰荀彧之意,亦有拉拢及试探之意,以荀彧为三公,固荀彧为汉臣,则荀彧的身份和地位昭然若揭。
截止时间,公元212年。
第三阶段:清除隐患
代表事件:九锡门、犒军事件
对于两人之间的林林总总,刘琮也有自己的理解。
汉魏之际,王纲解纽,社会动荡,世族阶层遭受重创。作为大姓名士的代表,荀彧之出处去就具有相当的社会影响。他依附出身“赘阉遗丑”的曹操,助其平定兖、豫,稳定河南;他又劝奉汉献帝,招揽大姓名士,从而逐渐改造曹操政权的性质,并倡行儒术以淡化刑名之治。
从当时情况看,其所进之“深根固本”、屯田拓荒、官渡用奇等计谋皆切合实际,不愧为一流的谋略家。曹操之由弱变强,统一北方,有赖于荀彧辅助之处甚多。不过,彧之助操,意在借此兴复汉室,实现天下稳定。其实曹操最初也是抱着这个理想去干事业的,因而曹操与荀彧可谓情投意合,一个主攻杀伐,一个主内,相得益彰。
但官渡之战前后随着曹操羽毛渐丰,阿瞒同志变心了,其进位之心昭然若揭,从而造成了荀彧的内心痛苦及其与曹操的正面冲突,最终荀彧酿成了他的人生悲剧。然而,哲人虽逝,余惠尚存。从汉晋之间的社会变革看,荀彧所引荐的大姓名士逐渐得势,形成了魏晋之世门阀世族阶层的骨干力量。
晋之代魏使得崇奉儒学之世族重掌大权,也可以说这是对曹魏代汉的一种否定。由此观之,在这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迁中,荀彧确是一位关键性的人物
现在是建安十二年,荀彧与曹操也早有罅隙,如果刘琮能从中点一把火,说不定就能加速分化曹操和荀彧。这也是刘琮想去许昌的原因,而这事别人代劳却是不行,刘琮的皇室宗亲身份至关重要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