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这些人才不管那些特战队员是什么心情,他们给特战队员每人发了一部丁丁手机,让他们每天上传头盔摄像机拍摄的画面,还要到点打卡,并且要在非战斗的情况下,按照‘赞助商’的要求定时展示一下商品。 这帮人有一股要把商业化剿匪进行到底的决心! 特战队员念几句广告词都要几万块,一场战斗让他们打得满是铜臭味,却出奇的并不让人觉得反感! 人们早已习惯了商业化社会,而且那些大兵其实都挺实诚的。 能让他们挑中并且用的顺手的玩意儿,基本上没有太次的东西。 三倍天蓬的人因为时间比较紧急,只完成了一部分装备招标。 钱倒是不多,但是赞助商会很自然的会跟他们结成同盟,然后花钱在网络上推高三倍天蓬小队的热度。 赚钱倒是次要的,但是名声的推广可就太让人眼红了! 过去谁知道‘三倍天蓬’? 人们对于雇佣兵的概念大部分都是从电影里来的,天然带着抵触的心理。 但是现在呢? 人们这时候豁然发现,过去嗤之以鼻的雇佣兵公司,居然有企业安保、家庭安保、个人保护、物品押送等等类型的亲民业务,而且要价居然还不算太高。 尤其是在几个城市的中产阶级区,当他们看到自己大门旁边报警装置上的标记时,他们才豁然发现,那些每天在社区里面巡视的安保居然是雇佣兵公司的人。 原来所谓的雇佣兵公司,一直都在我们的身边! 这种名声上的扩大,对于三倍天蓬来说简直太有利了。 自从伊拉克的生意结束之后,美利坚进入了换届的安稳期。 而且大嘴唐似乎对发动战争不那么热衷,军事承包公司的业务很自然的出现了下滑。 美利坚主营军事服务的公司很自然的进入了存量竞争的时期,民用服务恰恰是利润比较高的部分。 这种程度的曝光率不仅让三倍天蓬出名了,同时也让他们的民用业务高速攀升。 多拿下几个城市社区,就是每年上百万的收入,而且危险性很低,这可太赚钱了! 三倍天蓬自己养着的精英小队在万众瞩目之下,选择了跳伞进入亚马逊…… 直播跳伞的过程,让三倍天蓬收获巨大! 之前还在观望的军火公司和军事承包公司这时候再也坐不住了! 伯奈利公司紧急从意大利借调了一队12人的皮头套…… HK公司从利比亚抽调了一支配合P·B打击恐怖分子的KSK…… 卡拉十尼夫集团从瓦格纳租借了一支信号旗…… 三支队伍在其他人都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,就把小队和装备空运到了里约,在媒体的注视下参与了P·B的10级考核。 考核结束后休养两天,就乘坐上P·B租号的水上飞机前往雨林深处。 这只是三支大集团旗下的队伍,后续还有一些规模小一点的公司也在陆陆续续的赶来。 那些小公司的财力和人脉都比较有限,P·B的10级考核成了他们必须要迈过去的关卡,士兵素质不过关,连加入游戏的资格都没有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