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分裂并未停止。 两只变四只,四只变八只……分裂的速度呈指数级增长,短短两三秒内,那原本单一的巨眼部位,竟然密密麻麻地爆裂出五六十只乃至更多的小型眼睛。 这些眼睛大小不一,有的如拳头大,有的只有指甲盖大小,它们挤在一起,疯狂地转动、眨动,所有的瞳孔都死死地盯着杨尘。 这种疯狂的增殖似乎达到了某个临界点。 “噗。” 仿佛一个盛满液体的囊泡被内部压力撑破,那密密麻麻挤在一起的眼球猛地向外爆裂开来。 数十颗诡异的眼球如同散弹般四散溅射,大部分都落在地面上,迅速扎根生长。 裂口处变得空洞,像是眼皮一样又缓缓闭上。 一切发生得极快,从巨眼出现到爆裂消失,不过短短十数秒。 空中,杨尘缓缓放下了拍摄设备,嘴角勾起一丝弧度。 “啧,还真是……这么多年了还这么努力。”他低声自语。 他确认刚才的一切都被设备完整清晰地记录了下来,这才抬头看了看天色。 做完这一切,他才退回舱内,关闭舱门。 “ASH,资料采集完毕,返航。” “收到。航线已校准,欢迎回来,杨尘。”ASH的声音传来。 “ASH,数据收到了吗?”杨尘说道。 “数据已经接收完毕。”ASH确认道,雨燕号也开始平稳爬升,远离这片区域。 杨尘坐回驾驶位,看着后方那逐渐缩小的、如同大地疮疤般的盆地,沉默了片刻,开口问道。 “ASH,那个世界的地蔓藤生长和地震发生的位置,会和我们这里的……一模一样吗?” 这是一个关键问题。 如果两个世界的地蔓藤生长位置都一样,那么预警和干预将变得极其精准有效。 ASH短暂沉默后回答道:“地蔓藤作为玛娜生态的核心脉络,其优先选择的生长路径具有高度规律性。” “但也需要验证,如果那个世界的河洛依然根据我历史数据记载过的一样的话,就可以确定。” 杨尘闻言,轻舒了一口气:“那就继续等等看吧。” … 久川市研究所。 特丽莎的车缓缓停在研究所大门前。 白月魁从车上下来,抬头看着这栋熟悉的白色建筑。 这里承载着她太多的记忆,年少时跟随母亲和老师在此学习的时光,后来成年后独自在此进行研究的日日夜夜…… “月魁。”特丽莎也下了车,走到她身边,轻轻挽住她的胳膊。 “准备好了吗?” 白月魁收回目光,看向母亲,点了点头:“嗯。” 母女二人走进研究所。 沿途遇到的研究员纷纷向特丽莎点头致意,目光也不由好奇地落在她身边那位气质独特的白发年轻女性身上。 特丽莎只是微笑着回应,并未多作介绍,径直带着白月魁走向霍恩·加西亚教授的独立实验室。 穿过洁净明亮的走廊,特丽莎在一扇厚重的隔离门前停下,进行了身份验证。 门滑开,实验室内的景象映入眼帘。 各种精密的仪器正在安静运行,屏幕上流动着复杂的数据。 一位头发有些花白、戴着眼镜、气质随和的老者正背对着门口,专注地看着身前那不断旋转的大脑结构模型。 “老师。”特丽莎轻声唤道。 霍恩教授依旧背对着她们,眉头微锁,手指在空中划过,调整着全息模型的角度,似乎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。 他像是没注意到特丽莎并非独自前来,只是顺着刚才的话头继续喃喃自语: “特丽莎,你来了……小魁呢?今天没跟着你过来?” 以往特丽莎带着小月魁来实验室,那孩子总会先甜甜地喊一声“霍恩伯伯”。 霍恩看着眼前的模型说道:“现在的难题就是即便使用纳米机器人辅助神经接驳,大脑的移植成功率依然很低啊.” 但他没等到特丽莎的回答,也没听到熟悉的童声,反而被另一个年轻的女声接过了话头。 “难题还不止神经接驳这一种,老师。”白月魁的声音在安静的实验室里显得格外清晰。 “大脑虽然是生命源质的关键枢纽,但人类的躯体本身,也同样蕴含着微弱却无法忽视的生命源质残留,即使大脑成功移植,也会被原本身体残留的生命源质所影响。” “躯体本身也有生命源质?嘶.如果是这样的话,那确实也是一个难题啊。”霍恩皱眉道:“特丽莎,这是你新的发现吗?什么时候.” 不对。 刚才那声音可不像是我学生特丽莎的。 霍恩教授调整模型的手指猛地顿在半空。 而且,那声音称呼他什么?老师? 霍恩教授猛地转过身,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,目光看向声音的来源。 他的视线先是落在特丽莎身上,带着明显的询问和困惑。 随即迅速移向特丽莎身旁那位身姿挺拔的白发年轻女性。 这人没见过啊,怎么会出现在这里,特丽莎的朋友吗? 他扶了扶眼镜,上前两步:“这位是……?” 特丽莎深吸一口气,上前一步,郑重地开口:“老师,我来为您介绍。她是月魁,白月魁……我的女儿。” 霍恩教授:“???” 霍恩看了看白月魁:“哦,和小魁同名同姓是吧?那倒是巧了。” “不,老师,她就是月魁,未来的月魁。” 霍恩有点宕机,特丽莎说的每个字他都能听懂,但是连在一起怎么就这么奇怪呢?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