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三三)别开生面的宣导会-《白的城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“不学无术的公子哥。”

    “官二代。”

    “沉迷女色的富家子弟。”

    “妈宝男。”

    “花丛中的绿叶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各种回答踏至纷来。

    “你们说的没错,因为大家都是这样说的。”语文老师不置可否。

    “但是你们也错了,贾宝玉其实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。”语文老师话锋一转便语出惊人,“他的才华是被埋没的”。

    “我们来看一段,贾宝玉的父亲贾政,带领一众清客参观大观园的时候,为什么让贾宝玉跟着,贾宝玉有什么表现?”

    大家语塞了,根本想不起来,具体有什么表现?因为贾宝玉的人设就是这样,所以根本没人去细究那个章节贾宝玉的表现。

    “贾政是一个封建社会家长的代表,既要在朋友面前有面子又要表现出家长的权威,作为一个这样的人,他如果没有把握,敢不敢把一个一无是处的儿子出来丢人现眼。”

    “嗯,似乎有道理。”同学们初步赞同这个理论,引起了好奇心。

    “贾宝玉将亭子取名:沁芳亭,暂且不说前面的清客有没有故意放水,但这个名字足以说明贾宝玉的真才实学。”

    “然后贾政又马上叫他出一幅七言对联,对联,我想我们在座的肯定觉得很难,我们看看贾宝玉,不是七步成诗,他是略加思索就脱口而出哦。”

    “贾宝玉是这么说的:绕堤柳借三篙翠,隔岸花分一脉香。”语文老师继续他的独特见解。

    “好了,贾宝玉开始兴趣来了,刹不住车了,借他人的嘴当众否定了他父亲的提议,说出了大观园的一些缺点和不足,指出取名杏花村的俗陋,还引经据典,把杏花村改名为稻香春。”语文老师接着说。

    “贾政就是旧社会家长的权威典型,包括现在也一样,他明明心里很满意,却装作生气,将宝玉赶走了。可见贾政平时就只会一味地批评指责,简单粗暴的教子方式。”

    “贾宝玉到底有没有才华,这只是冰山一角,他只是不愿意和世俗同流合污,这正是贾宝玉可贵的一面,活得真实自我,他把自己藏起来。所以呢,他是被贴了标签的一个人,这个标签是什么,就是:潦倒不通世务,愚顽怕读文章。”

    大家被深深的折服了,同学们掌声雷动。

    “学习最怕没有思想,人云亦云,我们要有批判思维。”

    夏晓天第一次听到批判思维,他发自内心佩服这个理论,不要随大流,保持独立思考,才能使自己的思想保持敏锐的感知度,很喜欢语文老师这个风格,和他的发型一样桀骜不驯。

    “那,老师,您说的清客是什么意思?”

    “什么是清客,问得好,孔子都说了要不耻下问,其实我就等你们来问。”语文老师睿智且料事如神。

    “清客,就是那么读了很多书,但是没有通过科举做官的文人,又不甘心就此罢休,就附庸在权贵身边的人,也就是门客的一种。”

    “《红楼梦》你们差不多开始要精读了,值得大家好好拜读。我已经看了不下十遍。”

    要命,至于吗看十遍,看来还是有很深的学问,夏晓天不由得好奇起来。

    更厉害的是,语文老师的粉笔板书可是写得一手好字,毫不含糊的行楷,张弛有度,清新隽秀,其他老师的字相比之下就相形见绌了,完全不是一个层次。

    就一个十几分钟的开场白,仿佛一场精彩绝伦的文学大餐的前菜,开启了夏晓天强烈的学习味蕾,夏晓天对语文学习的好感度自动调高了几个档级。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