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一十六章 心思沉重-《知否:我是皇太子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没错,朕确实有这个意思。”赵兴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“可是如今范大相公已经不在了。”韩章说道。

    “范大相公是不在了,大相公不是还在么?当年新政的制定,大相公不也参与了么?”赵兴说道。

    韩章闻言心里苦笑,这些年,他也在思考,当年新政为何会失败。

    最后得出结论,新法的阻力太大了,而大宋经不起折腾。

    王安石的变法思想,韩章也有所了解。

    韩章看来,先富国,解决大宋入不敷出的困境,再着手解决吏治问题,倒也不错。

    而且赵兴对于王安石颇为看重,按照他的想法,赵兴应该也倾向于王安石的变法思想才是。

    然而赵兴却告诉他,他对于王安石的变法并不看好,反而看好范大相公的新政。

    而且赵兴还有意让他主持此事。

    韩章沉默了许久,说道:“陛下,如今的局势并不适合改革。”

    “没错。”赵兴微微点头,说道:“大相公可以好好思量朕刚刚之言,不过人朕是一定要杀的。”

    “陛下既然如此推崇范大相公,为何非要杀人?”韩章叹息道。

    “大相公错了。”

    赵兴说道:“朕只是觉得范大相公当年制定的新政认可,对于范大相公别的方面,并不完全认可。不过范大相公已经做古,人死如灯灭,朕也不想多做评价。”

    提到范大相公,绝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便是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。

    赵兴不否认范大相公品德高尚,却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高尚。

    范大相公早年在军事上很有建树,太上皇其实有意让他担任武职,范大相公却没有同意。

    这一点还可以理解为大宋重文轻武,他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,必须得做文官才有话语权。

    但是在阻止太上皇杀文官一事,是他没办法抹除的黑点。

    太上皇并不是乱杀,杀的是一个贿赂反贼的官员。

    范大相公强烈反对,不杀文官也从这次成为了基调。

    还是那句话,功是功,过是过。

    不能因为一个人的功过,来定义好坏。

    要看的是一个人功过得失,也就是说功和过所带来的深远影响。

    阻止太上皇杀文官,导致不杀文官成为了祖制,这一点的危害无疑是非常巨大的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