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人走茶凉在官场很普遍,但是又不那么普遍。 混迹官场最重要的是名声,若是相熟之人落了难,不管不顾,那么名声也就臭了。 相反,帮着打点,也花不了多少钱,还能得个好名声。 而且万一自己也有那天呢? 不管出于什么心理,许多人都曾打点过,这是不争的事实。 要是往常他们也不怕,毕竟这也不是什么大事。 但是赵兴登基后,先是处死了朝中几个重臣,又借着流放弄死了不少官员。 谁知道这次是不是又想借题发挥? 许对人眼神荫翳的看向那个上奏的黄御史,要是目光可以杀人,黄御史怕是已经被大卸八块了。 就在有人准备开口反对的时候,赵兴开口了。 “好了,也不是什么大事,不必大费周章了。不过流放官员死在路上,确实有些恶劣,严爱卿是刑部尚书也有责任,罚俸半年,以儆效尤吧。另外大理寺查一查,看看死在流放途中的官员,是否存在问题。”赵兴说道。 严宽闻言心里暗骂,我帮你办事得罪了那么多人,如今礼都不敢收,竟然还要罚我俸禄。 然而面上却不敢表露,应道:“臣人罚!” 大理寺卿,也跟着应了一声。 其余官员也在心里暗骂,要是没有赵兴指使,严宽能有这么大胆子么? 可是他们怕赵兴会借题发挥,不敢说什么。 “陛下,主考官人选迟迟未定,如今会试临近,主考官的人选也该定了。”韩章出列道。 赵兴闻言说道:“此事是朕疏忽了,好在有大相公提醒。就由翰林学士王安石担任主考官,礼部右士郎为副,共同主持会试。” 这么重要的事赵兴自然不可能忘记,他迟迟不定人选,就是不想给那些士子押题的时间。 科举考试时,可不仅士子会根据主考官押题,朝中的一些文官也会押题。 这些人比那些士子消息灵通,加上更了解人性,押题更加精准。 一些家世好的人,在科举开始前,就会去拜访一些人,为的就是询问对方所押之题,让自家孩子更有准备。 赵兴自然不想通过科举招收的都是一些投机取巧之人。 虽说如今也有押题的时间,但是王安石是他的心腹,这些人押题的时候就会考虑,到底是王安石出题,还是赵兴暗自出题了。 “臣遵旨!”王安石和礼部右侍郎出列道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