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45章 西藏众神(2)-《藏地密码(全10册)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听到卓木强巴絮絮念叨,莫金道:“什么意思?”

    卓木强巴没好气道:“意思就是,如果你找不到路,就从这里跳下去算了,一了百了。”

    莫金怒道:“太小看人了!”

    卓木强巴却想:“究竟是怎么回事?机关设计者深谙闯入者的心理,每次在绝境都会留下各种标记,全是些让人绝望的话,以此来恐吓闯入者吗?若仅仅是这样的话,那些机关为什么又不是致人死命的呢?”他心中清楚,虽然他和莫金全力以赴,数次死里逃生,但那些机关根本没有完全开启,就像机关的设计者故意留了一手,机关总是在他们身后迫赶他们,却始终没有下致命的杀手。卓木强巴愈发感到,这些机关或许原本就不是用来杀人的,至少不是准备杀死他们的,而是一种考验,就像倒悬空寺里的试炼一般,若能通过这些考验,才有继续向前的资格,否则只能被困死于此,设计者倒是没有给那些无法通过考验的人留一条退路。

    这样一想,卓木强巴思绪愈发清晰起来,在那些看似绝路的地方留下的文字,看起来是令人丧失斗志,可事实上,若真是绝路,又何必留下文字?岂不是多此一举?若不是绝路,那些文字则有些欲盖弥彰。也就是说,那些文字只能阻退心志不坚定之人,对于一心想解开神庙谜团的他们,反而是一种斗志的激励。卓木强巴豁然开朗,原来如此,那些古代戈巴族人在大门口早就留下了行进在神庙中的要诀。

    一个血统纯正的人!

    一个智慧绝伦的人!

    一个没有畏惧之心、身手了得的人!

    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着这三句话在进行,若是不具备这三个条件中任何一个,在神庙里都将寸步难行,卓木强巴不禁暗想,自己竟然是沾了莫金的光,若没有莫金,自己在神庙中又能走多远呢?想到这里,他不由想到亚拉法师、吕竞男和敏敏三人,他们又怎么样了呢?

    “我走前面。”莫金自告奋勇。

    卓木强巴道:“你身上有伤,我先走,你跟在后面。”虽然整个大殿是竖直起来,但他们下跌的高度也有一二十米,就算使用了伞降团身翻,这么高跌下来可不是说着玩的。

    两人就沿着那行小字出发,在黑暗中用有限的光芒寻找路径,紧贴在岩壁上蠕蠕移动,没有发生意外,莫金的猜测也很正确,爬过这段弧形岩面,前面就出现了石桥。

    两人平安落桥,身后是一道陡坡,台阶笔直而上,显然就是连接那座大殿出口的。前方是三米宽的石桥,飞架裂隙两侧,和这里的所有道路一样,没有栏杆,笔直地延伸过去,下抵深渊。桥的彼端又是另外一壁山岩,大门洞开,不知暗藏什么玄机。

    “走吧。”卓木强巴深吸一气,两人对望一眼,迈步上桥。

    灯火辉煌的大殿里,亚拉法师和吕竞男的注意力早已不再关注那些蚁行士兵,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这些雕塑作品中来。

    “三倍畏惧!”一看到这些造像,吕竞男马上想到一个心理学术语。不知是巧合,还是古人故意为之,从这些造像来看,应该是后者居多,如果是这样的话,那说明这些古人对心理学也算是很有研究了。

    所谓三倍畏惧,是指人们在孩提时代,心智初步成熟,有模糊记忆的年纪,约莫是三四岁左右,也有早的能将记忆提前至两三岁,那时候的小孩看成年人,便宛若天神,因为成年人无论是体形还是力量,都是三四岁的小孩望尘莫及的。那个时候的小孩,因为毫无抵抗能力,所以对成年人最为畏惧,而一个普通成年人与一个普通四岁小孩相比,体形正好是小孩的三倍左右。

    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,这种畏惧植根心底,就算是成年之后,每个人依然存在着三倍畏惧,换言之,当一个成年人遇到一个体形大过自己三倍的生物时,便会生出一种本能的畏惧感来。

    那些造像,最小的也有五六米高,正好是一个成年人的三倍左右,这种造像又是最多,每一尊都雕得宛若真人,行走其间,便会生出那种无力反抗的畏惧感来。当然,真正吸引眼球的还是那些大的造像,通高数十米,像一栋栋楼房拔地而起,神态威仪,令人生敬生畏。更令人惊异的是,这些造像的形态全然不似佛教中的佛像造型。寻常佛像大多肃穆直立,面目慈和或愤怒,双目微微俯视;而这里的造像则更为写实,那一个个二三十米高的巨人面部表情各异、姿态各异,看起来就像是一群活生生的巨人。

    东边的那一组造像共有五尊,身高都在二十五米左右,其中的一尊蹲着,双目凝视地面,似乎要看清地上的小人究竟想做什么,而另一尊似乎正蹑手蹑脚走向他身后,准备拍他一下,神色之中带着小心和玩闹;另两尊交头接耳,一人将嘴对着另一人的耳朵,眼睛却瞟着别的方向,那听的一人露出心领神会的微笑;旁边还有另一人,一手指着地面,似乎正指着这群盗宝贼,另一手则拉着那倾听者的衣袖,双唇微张,好像要告诉那人来了生客。

    这组造像绝非佛像,那些巨人形态逼真,动作自然,像极了一群正在排演话剧的巨人演员,所着服饰也都宽袍大摆,有五腰带、兽皮帽和兽靴,还有一人留有山羊须。其余的造像也大同小异,皆是一组一组地呈现,或交头接耳,品头论足,或四顾张望,好奇注目,仿佛他们都正看着这一行闯入的小人,惊奇不已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