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因为经历过一次差点失去女儿的教训! 王熙凤一出来就拉紧巧姐回屋,不让她乱跑。 金贵低头跟着,说来这贾巧与当年进贾府。 “不敢多走一步路、多说一句话”的林黛玉不同! 即使与那时的黛玉年岁相当,终究经历不同。 林黛玉天生聪慧,且小小年纪就有父亲请贾雨村来教书! 贾巧又哪有这种待遇? 因此她还是孩子的成分多些! 当然。 有三春那三个姑姑在,字是识得一些的。 这时一个丫头和一个小姐,都见到王熙凤的步伐异常缓慢,莲步生春! 就连脸上也带有两片酡红,像似喝了一坛子江西麻姑酒一样,醉得迷人。 回屋。 王熙凤又要洗澡。 这几乎是她多年来的惯例了,做完必洗! 话说女人的身材不外乎雪梨、草莓、X、S型几种! 现代人以S型为最美,X型次之。 王熙凤是介于X与S之间的,算得上傲人了。 在浴桶之中看着自己的身子! 王熙凤不乏自恋,可惜便宜贾琮好几回了。 回想和贾琮一起双宿双飞的感觉,她确实有一种被征服的依恋感! 以及从女儿那里带来的复杂,还有就是贾琮能给人一种安全感。 一旦进入他的友好圈子! 他似乎就不会亏待谁,当然这时她也说不清、道不明。 金贵瞧瞧她的身子,暗道琮三爷这一次温和了许多。 说来王家的丫头,又和贾家不同,贾家的丫头个性分明。 如金钏、司棋、晴雯、鸳鸯,个性刚烈! 金贵却除了听话,没有太多的个人价值观,思忖道。 “小姐还是很美呢,若哪天再嫁出去。 我大概也能陪嫁.......不过还是不要了。 她爱妒忌,我哪有爬上去的机会!” 天生的高傲,使得王熙凤从来不会理会丫头们的想法! 沐浴清洗完毕,喝了碗粥。 她倒有点嫌弃不够精致美味,二十多年的贵族生活,胃口养叼了。 吃了几口就叫人倒掉,又叫贾巧进来,问话。 “一路上舅舅怎么跟你说的?” “舅舅说要去一个热闹的地方,知道我闷! 说那地方可好玩了,琴箫鼓瑟一点也不闷。” 贾巧学着王熙凤的样子,端端正正坐下。 “家里你嫌闷,说要去舅舅家! 如今离开了京城,你不叫苦就好了。” 王熙凤眼波流转,也不打算告诉女儿真话。 去一个热闹的地方? 哥哥真是没人性! 果然想把巧姐卖到烟花巷柳之地。 看女儿的样子,也没有想父亲的意思。 “外祖母家总比贾家好,是不是?” “嗯.......” 贾巧想了想,小声否认道:“往年是这样的,一听到回舅舅家就开心。 今年不知怎么......没了琮叔那样的和气!” 这一切自然是被休所导致的,探亲和永远回娘家是两回事! 但贾巧并不知道这些。 王熙凤也不告诉她真相,以假乱真。 “等玩够了,我们再回去。” 贾巧点点小脑袋,一脸憧憬。 “娘亲,我还记得家里有个佛手,是从三姑姑的秋爽斋拿来的。 后来被姥姥家的板儿拿去了,就琮叔这木鱼石还在! 常说刘姥姥家远,不知这次能不能见到呢?” 刘姥姥的女婿王家和金陵王家连了宗,算是一门穷亲戚! 刘姥姥已经两次来过贾府了,第二次就是进大观园。 但这一幕与走科举的贾琮没交集。 原著这一家人就是:“千里之外,芥豆之微”。 想必就在这山东。 王熙凤看了看那块光滑油量的木鱼石。 穿了线系在巧姐汗巾,心里嗔怨。 “这个小叔子,怎么到哪里都冤魂不散.......” ~~~~ 数日后。 贾琮一行人出兖州,进徐州! 这几天王熙凤没再见贾琮,如果没有意外。 他们两个人就像两条曲线,该交叉的交叉过。 争斗过,怨恨过,上床过! 从此分离越走越远,再也没有了交点。 听说女儿和儿子相继见过贾琮,王子胜陈氏都不反对。 这种关系,他们也乐意维持的。 花开两朵,各表一枝。 且说东昌府衙这边,那晚知府鲁廉洁派人送了二千两所谓的“冰敬”。 给走马上任的巡按三省御史大人贾琮,次日箱子送回来! 听到消息。 鲁廉洁坐在书房沉吟:“看来这位御史是不上道的了.......” 之所以他是第一个试探者,是因为驻在淮安的河道总督鲁廉宪是他亲弟弟! 河道总督是个肥差,也是苦差。 一旦被御史弹劾,落马、充军甚至丧命的几率都很大。 “老爷,这些箱子并不是原封不动。 箱子很轻.......” 细心检查的仆人回禀道。 “噢?” 鲁廉洁的脸色阴晴不定,走出书房:“打开来看看.......” 几个府衙的差役撬开了锁,顿时! 所有人安安静静地伸长脖子向前瞄。 只见昨天还装满了白花花本色银子的几个箱子,空无一物。 当场众人无不面色大变! 其中一个箱子,还有一张纸条。 仆人拿上来。 鲁廉洁双手哆嗦地打开,竟是一纸狂草。 “多谢鲁知府厚爱,这二千两冰敬! 本御史愿做治河工银,今携带不便。 故此请鲁知府代为保管,回京之日。 本官自会来取,勿念。” 鲁廉洁登时一股郁气阻塞胸口,噔噔噔地退后几步,破口大骂。 “贾琮欺人太甚!” 银子都被拿光了,还代为保管? 叫我怎么保管? 这是什么? 这简直是明目张胆的二次索贿! 无耻至极! 其实这套索贿的潜规则,几百年前就有人开先河了! 大明的好多御史,就是这么干的。 这就好比一个外地市长对上中央纪检委的局长。 你能怎么办? 打落门牙肚里吞呗! 鲁廉洁差点吐出一口老血。 有书房出来的幕僚劝道:“东翁息怒,事不由人!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