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淮安府吊刷案卷的工作基本完成。 除巫舟一件,没有大的案子,为提高效率! 本府所在州县的案卷。 他都吩咐移到府衙来刷,有管潮升、妙玉两个员工。 贾琮的工作量大减,在绣衣卫来到之前。 也得以巡视了清河仲家庄家的堤坝。 “得恭喜兰陵兄,有兰陵兄协助咱家。 淮安大治指日可待,这都是咱们的功劳呀。” 刘知远颇为得意地揽功,指点江山道。 “兰陵兄左右逢源,官途不可限量。 张阁老与你不对付,咱家是知道的。 此事少不了干爹相助,不过么...... 这治河银子并不够!” 他的前半段话,贾琮纯当作放屁。 听到后面,语气揣摩似的。 “银子......莫非皇上的宫殿还要大修?” “呵呵呵......” 刘知远敷衍地不说话。 贾琮心里沉下来,那次上书怕只是暂时的改变。 派刘知远下来,除了监察他,很可能就是弄银子了! 要说皇帝昏庸起来也简单,又有几个皇帝。 克制得了几百万的挥霍? “公公所言甚是,我可不敢揽您老的功劳!” 贾琮为难道:“有一良言得提醒公公,万勿惹起众怒。 否则下面的路不好走,上面又有一帮官在叫!” 刘知远脸上一正,挥袖坐下,作出请的手势。 这塔楼四层一间,清幽雅致,高处不胜寒。 他问道:“兰陵兄有何良方,可治这病?” 不论学问。 还是办事的手段、未雨绸缪的心思。 刘知远都对贾琮有些佩服。 “这治病的良方,不论望闻问切。 不论大方脉小方脉都有主有辅。 有君有臣,主辅得宜,君臣相佐,药才能生效。” “现下清江浦本就人少,在此收税。 不过是辅罢了,加上河工未成,商人只有逃的份。 真正的主就在下面的扬州,两淮盐税。 一个大盐商随便抠一点,十万都是小数目!” 刘公公眼睛一眯,他可不傻,盐税要是那么好收。 贾琮怎么不去收? 此事必然牵扯太多,过于复杂。 “哈哈.......不急,慢慢来。 咱家也是苦呐,皇差得办。 也不能把所有人都得罪死了。 还得看陛下的意思......” “刘公公误会了,这便是你不懂文官的许多手段!” 贾琮一一出点子:“如今之盐引,谓之纲盐搞了几百年,漏洞百出! 弊端重重,依我的法子,换成票盐制度。 总能收上来,且兵不血刃,有功无过.......” 贾琮便如此如此、这般这般地附言告之。 刘知远听得眼睛一亮,觉得甚是可行。 话说此人也是自宫进京,不过他运气比武状元好多了。 朝廷那时严厉处罚自宫之人。 他却刚遇上乾德皇帝登基,得以赦免,参加选拔! 因通些诗书,才熬到御马监和司礼监。 不仅是底层的地痞流氓出身,不在社会正常轨道之内。 病态再加自宫后的心理变态。 这种太监最希望的就是别人的尊敬、自己的尊严。 这一条也可谓他们的逆鳞,寻常官员见皇帝战战兢兢! 见上司卑躬屈膝,必要时候可以不要自尊的。 太监出来却死要面子。 典型特征还有小心眼、贪财、攀比、搜罗宝物、附庸风雅。 刘知远都占全了。 而贾琮与他平等相交,如今这话听来,真是“句句肺腑”! 刘知远心怀大畅。 贾琮松一口气,终于又把刘知远忽悠出淮安了! 贾琮这么做。 第一不想让他干涉自己的巡视河道! 这深宫里的太监,能对河道有什么学问? 留下他就是瞎折腾。 第二,他大收贿赂已经对以前的名声有影响了。 虽说现在两淮巡盐空出来,让布政使兼了。 他也能上书提议,从那边拨一份款。 但是这个锅。 还是给刘知远去背,毕竟天怒人怨不是? 刘知远就是给他背黑锅的最好人选。 其一,刘知远不会有事,万历的税监、矿监搅得天下几省不宁! 百姓唾骂,官员愤怒,甚至收的钱。 太监们只交十分之一,皇帝蒙在鼓里。 可是呢! 这些太监回宫,还是屁事没有。 理论与官场规则上不会处处掣肘的,只有太监。 其二,就算刘知远贪了大半,只要拨给这边一小点。 堪比朝廷国库储存量的扬州盐商。 也不至于让淮扬河道捉襟见肘了。 这是贾琮想到的唯一折中的法子,也计划了好久。 他毕竟是文官出身,心机重! 可此时刘知远多半还是把他当好朋友的。 不会想到贾琮那肠子转了多少个弯。 搞定一半筹措银子的事情。 贾琮又回塔楼的行辕,听治河汇报。 ....... 清江浦与清河不过些许时辰的距离,在清河县外。 数百亩良田于洪水退后,变成弯弯浅滩。 有淮安知府做主,经过施粥几日、以工代赈! 上十万难民算是安置下来。 可是这一切还是让鲁廉宪觉着糟心透了。 前几天又与贾琮联名上书,再请八十万款项。 如果少了这笔银子。 鲁廉宪实在害怕这十几万难民兼河工会暴动。 人力、物力、财力,实地勘察! 这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,耗时日久的工作。 按他和贾琮的估计,最少也要一年。 不然从骆马湖到洪泽湖的河道,根本无法根治。 这一天很是疲累,回城安歇。 鲁总河换了便服,叫上随从,来龙王庙的庙会微服私访! 但见人烟稀少,庶民寥落,哪有昔日的繁华。 “半个月之内,我们别想走水路了。 漕运被封锁了,只准官船来往......” 宝珠叹气。 瑞珠道:“听说是河道衙门发的命令,奶奶,此地之人还在传! 琮三爷成了在世包龙图,前朝海刚峰。 那个办案,神出鬼没.....” 秦可卿一言不发地袅娜进庙。 “不错!” 庙门外撞见的鲁廉宪一眼便失神。 “此女只应天上有。 人间能得几回闻......”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