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「那孟家确实是涿郡运粮最多的世家。」 「但据孙家主、刘家主所言。」 「孟泽明自运粮至沮阳城后。」 「便一直借宿于朱家祖宅,鲜少外出。」 「孟家米粮铺则一直由其五子孟庆丰全权打理。」 「而那孟庆丰虽向来尽心尽力,但受限于才能。」 「孟家米粮铺在其手中始终不温不火。」 「简而言之。」 「孟庆丰开拓不足,但守成有余。」 潘永良沉吟数息,随即将所知事无巨细地一一道出。 闻听此言。 范元裕原本微皱的眉头瞬间紧锁。 不知为何,其总感觉孟家有些不对劲。 「不可否认。」 「孟家于涿郡确实是一无法令人轻视的庞然大物。」 「但于此时此地。」 「莫说孟家了,即使再加上其姻亲上谷朱家。」 「其亦翻不起多大的浪花。」 潘永良见之,不徐不疾地开口劝解道。 现如今的燕地近乎汇聚了周边郡县大半的世家大族。 此时的形势已然不是一家一姓可左右。 「希望是我多虑了吧。」 「对了。」 「今日宴会上辽东、辽西、涿郡三郡一众世家、商贾是何态度。」 范元裕闻言低声喃喃一句,随即开口问道。 「辽东、辽西两地年前方遭遇百年难一遇的雪灾。」 「其境遇虽较之燕地要好上些许,但粮价基本也维持在了二两五钱。」 「现如今的辽东、辽西两郡一众世家、商贾们已然骑虎难下。」 「除死咬着二两五钱这一价格外,还能如何?」 「至于涿郡孙、刘等家族。」 「孟家大举运粮,其亦大举运粮。」 「若是粮价能维持在二两三钱上下。」 「其纵使会有大量亏损,但总的来说并不算太过致命。」 「可一旦粮价降至二两以内,那便不好说了。」 「想来也正是因此。」 「涿郡孙、刘等家族方才会与辽东、辽西一众世家、商贾结成同盟,共进共退。」 潘永良轻饮一口茶水,不徐不疾地缓缓道来。 话音落罢。 范元裕眉头不由得再度微皱。 此时的范元裕心中渐渐升起「孟家或许躲在暗中偷偷布局」这一想法。 「对了。」 「你那边什么情况?」 潘永良放下手中茶盏,随即开口问道。 「我那边?」 范元裕闻言瞬间回过神来。 「我那边情况大致与你那边相仿。」 「河间、中山等郡世家、商贾隐隐有结成同盟的趋势。」 「除此之外便是河间刘家之事。」 「河间刘家贸然降价一事已引起很多人的不满。」 「其家族于燕地内的人,此番怕是极难再回河间了。」 范元裕略作定神,随即开口回答道。 此言一出。 潘永良今夜罕间地皱起了眉头。 断人钱财,犹如杀人父母。 河间刘家贸然降价一事,虽为起因。 但绝非粮价断崖式下跌的罪魁祸首。 只不过此时的一众世家、商贾急于宣泄心中怒火。 孙道华为朝廷封疆大吏,其自然不敢轻易招惹。 如此一来,率先降价的河间刘家便成了最合适的替罪羊。 「看来你我也需寻一二替罪羊才是。」 潘 永良沉吟数息,随即面色极其凝重地沉声开口说道。 潘、范两家既想行抄底之举。 那么必然需先将粮价这个盘子彻底打碎。 而一旦潘、范两家率先大幅度降价。 那么其必然将会如河间刘家那般成为一众外地世家大族的眼中钉、肉中刺。 恨不得处置而后快。 「来之前,我曾分别见了见陈家家主、黄家家主。」 范元裕闻言不徐不疾地开口说道。 「可是平舒陈家、道人黄家?」 潘永良闻言眉头瞬间舒展开来,连忙开口追问道。 「正是。」 范元裕微微点头道。 那平舒城陈家,道人城黄家皆为代郡世家。 只不过此时的两家已然彻底日落西山。 而此番运粮至燕地或许便是他们唯一翻身的机会。 但......很可惜。 「结果如何?」 潘永良闻言略作定神,随即急忙追问道。 「许以重诺后。」 「陈、黄两家自是乐意至极。」 范元裕微微点头回答道。 「好!好!好!」 「有平舒城陈家,道人城黄家在。」 「一切都顺理成章了!」 潘永良闻言不由得连声叫好。 诚如其所言。 有平舒城陈家,道人城黄家这两个替罪羊在。 后续一切的一切都会显得格外的顺理成章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