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雪龙号正在南极外围执行科考任务,距离我们不足100海里,如果现在联系它们的话,三天后就能抵达。” 周振邦想也没想,直接否决道,“太慢了,走海路回去起码需要一个月,黄花菜都凉了。” 孙海峰放下手机,无奈地挠挠头。 科工局的陈启明在桌上铺开航线图,比划一阵后,沉声说道: “我们可以乘坐雪龙号,从海路去南非的开普敦,再包机回国,全程下来,如果顺利的话,只需要20天。” 周振邦摇摇头:“依然太慢!首都专家组给我们的建议,是最好在10天之内抵达。超出这个时间,风险会成倍增加。” 办公室内陷入沉寂,只有供暖系统低沉的嗡鸣。 巨大的压力让周振邦下意识地伸向口袋,却摸了个空。 这时他才想起来,科考站内严禁明火,他来时根本没带香烟。 他烦躁地攥紧手里的钢笔,眉头皱成“川”字。 “笃笃笃——” 短促的敲门声打破了寂静。 一名特勤人员推门而入,匆匆走到周振邦身边,俯身快速耳语了几句。 周振邦眼神骤然一凝,没有半分迟疑,立刻起身,随特勤人员快步离开。 室内众人面面相觑。 大约十分钟后,周振邦返回。 他重新坐下,眼底深处还残留着一丝未散的震惊,声音却已恢复沉稳: “路线解决了。上级已经安排妥当。稍后,雪龙号的直升机会过来接走转运目标。我和张阳需要全程跟随押运。” 他的目光扫过众人,补充道: “张医生负责目标的生命体征监护,我负责全程协调。其他人按原计划,处理后续的发掘和收尾工作!” “是!” …… 翌日,上午8点13分。 灰蒙蒙的极地天空下,KA-32直升机如同钢铁巨鸟般,缓缓降落在雪地。 寒风凛冽,卷起漫天雪沫。 早已等候多时的特勤人员,立即上前,将恒温防震冷藏箱,固定在直升机的外挂吊索上。 随后,周振邦和张阳顶着强风,迅速钻进机舱。 舱门“砰”地合拢,隔绝了外界的严寒。 直升机拔地而起,下方送行的人群很快变成了雪原上几个模糊的小点。 机舱内噪音巨大。 张阳紧挨着舷窗,看着下方无垠的白色荒原,飞速后退。 他忍了又忍,终于侧过头,对身旁闭目养神的周振邦,大声询问道: “首长,我们到底怎么回国啊!?” 周振邦依然闭着双眼,嘴角却露出神秘的笑意,轻声说道,“到时候你就知道了。” 张阳一头雾水,却也不敢再问,害怕涉密。 飞行持续了约两个小时。 下方单调的白色冰盖,逐渐被破碎的浮冰和深蓝色的海水取代。 KA-32开始降低高度,庞大的雪龙号破冰船的轮廓,越来越清晰,如同移动的钢铁浮岛。 当周振邦和张阳踩着悬梯下来时,船长已带着水手等候在旁。 “首长,一路辛苦。”船长伸手上前。 “麻烦各位了。”周振邦礼貌回握。 接下来的一整天,两人几乎没离开过冷藏箱半步。 连用餐也是在旁边匆匆解决,始终保持警惕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