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说到这里,他想起领导不清楚这个代号,解释道: “‘雪人’就是指那具从南极运回来的生命体,我们暂时以此代称。” 周振邦微微颔首,示意理解。 杨正录继续道:“随后,我们扩大了比对范围,调阅了自建军以来所有记录在案的失踪飞行员档案和照片……” “结果呢?”周振邦问道。 “没有一个能匹配上。”杨正录将一份印有‘雪人’面部照片的文件递给领导: “当然,也许存在遗漏的可能性。建国前的飞行员资料本身就不齐全,很多档案毁于战火……受限于当时艰苦的条件,也有部分飞行员未曾留下照片。此外,一些运输机、教练机的飞行员档案也可能不在此列。” 周振邦看着照片上那个眉眼锋利的男人,沉吟片刻,目光转向旁边一位穿着白大褂的中年人: “陈组长,你们的情况如何?” 医疗组组长陈通海,调出平板电脑上的数据图表,展示给周振邦: “‘雪人’的生命体征,正处于非常特殊的状态……其核心体温仍低于常值,但已稳定回升。 “心率极其缓慢,却呈现出逐渐增强的趋势。细胞代谢速度也在加快。 “综合来看,他现在不仅存活,而且身体状况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善,随时有可能苏醒。” 周振邦脸上露出一丝赞许:“看来医疗组的同志们下了很大的功夫啊!做得好!” 陈通海连忙摆手,脸上露出一丝羞赧: “首长,说实话,我们做的很有限。只是进行了控温解冻和最基础的维持性护理。他能恢复到这个程度,几乎全靠其自身难以解释的强大生命力。” 周振邦敛起笑容,眉头一皱,敏锐地抓住关键: “你的意思是,他不仅扛过了七十年的冰封,现在更是在靠自己逐渐醒来?” 陈通海神情严肃地点点头:“是的,从医学角度来看,确实如此。” 一股难以言喻的悚然感,悄然爬上脊背。 周振邦深吸一口气,将目光转向端坐一旁的老者,轻声询问道,“林院士,您怎么看?” 一直沉默不语的专项组首席科学家,林瀚华院士,缓缓开口: “我们的初步结论是,‘雪人’的身体构造与常人无异,但所有机能指标均远超人类极限。 “其肌肉密度、骨骼强度、神经传导速度,几乎碾压最顶尖的专业运动员。 “感官系统,尤其是听觉,可能极为敏锐,理论模型推测,其有效侦听范围或可达五里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