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七章 谣言-《细腰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事情越演越烈,学校又不作为。

    南笙想直接报警却又怕弄巧成拙,于是思量之后决定先找个律师。可等到了律所她才明白,这件事最大的阻碍不是它本身有多复杂,而是她穷。光一次的咨询费就够她一个半月的生活费。如果想要彻底维权,这笔费用根本承担不起。

    那位接待她的律师人很不错,知道南笙出不起费用后,将自己的一个学生推荐给了她。那对方是政法大学的研究生,正在做有关如何加强对互联网法律监管方面的课题,很缺实际案例。所以两人算是瞌睡遇见枕头。

    他免费帮南笙维权,但是不保证结果。南笙没有别的办法,孤注一掷,答应全权配合。

    那位研究生虽然没出校门,却是个实干型。他用最快的速度掌握情况,搜集证据,然后带着南笙去派出所报警立案。

    因为涉事的是学生,负责办案的警务人员率先联系到了学校。校方这一次没再推诿,后面发帖造谣的人被抓到,不只是一个人做的,甚至还有只为了蹭热度求关注的外校学生。但最开始发布照片爆料的原始贴,却没有查出究竟是谁所为。

    那时候有关这方面的法律还不健全,对网络造谣的人判罚并不重。加上临近新一轮招生,学校希望能够尽快平息谣言,软硬兼施下,逼得南笙不得不就此息事宁人。

    轰轰烈烈的一场大戏草草收场。虽然后面造谣的人的确得到了惩罚,学校也在内网对事情做出过澄清。可结果却并不如人意。因为只要提起这件事,人们却只会记得那个女孩儿曾经闹出过怎么样不堪的绯闻,而不是她被冤枉了。甚至不乏有人会恶意猜想……为什么会往她身上泼脏水,别人就没事?还不是她不检点。

    南笙那时本来已经和实习单位达成了就业意向,但因为这件事牵扯了太多精力,最后被公司放弃。等她再寻找新的工作时,已经过了最佳求职时间,能去的岗位大部分都已经被占满。

    当时倒是一家公司愿意接纳她,给出的薪资也很诱人。可她还不等正式入职,便发现那家公司正在同霍霄洽谈投资,只差一纸合同便尘埃落定。南笙不知道是不是巧合。但不管因为什么,她都不想再和他有任何交集。

    于是她放弃这份工作,离开海市,独自来到完全陌生的榕城打拼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