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73.令人绝望的亩产-《我在西周当国君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究其原因,就是因为后世的打稻机用的是电力驱动,而这个时代的打稻机,则是依靠人力驱动。

    人力有时而穷,依靠人力的东西效率往往不会太高。就好像现在,那几个用手摇打稻机的奴隶平均摇不了几分钟,就要换下一个人上,否则的话就会严重影响到打稻机的运行效率。

    商离是天子,手下有几百个奴隶,偶尔这么玩玩没关系。但是普通的国民显然是不具备这个条件的,因此对他们来说,依靠畜力拉动石碾来脱粒明显要更加合算得多。

    也正是因为这样,明明打稻机在古代就已经被发明出来了,但是直到现代才真正被大规模推广开来。

    无他,纯粹是性价比太低尔!

    当然,打稻机也不是一无是处的。相较于牛拉石碾,打稻机的脱粒效率明显要更高一些。用在现在这种场合,倒也刚刚好。

    否则真要让一大群官员等十亩田的大麦脱粒,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呢。

    另一边,由于人力充足的缘故,因此不一会儿,十亩地的大麦便全部完成了脱粒。

    接下来要做的,就是将这些麦子中夹杂着的秸秆碎屑清理出去。

    这种事情是没有办法在麦田中完成的,因此大部队便在商离的带领下重新回到了王宫门前的广场中。

    那里,有目前南京城中唯一的一片水泥地。

    “开始吧,趁着现在有风。”

    回到王宫门前的商离在感受了一下当前的风力之后,对着奴隶们下达了工作指令。

    下一秒,所有的奴隶便将身前装有大麦的竹筐扛起,放在肩膀上,微微倾斜一些角度,将大麦从竹筐中倒出。

    从竹筐中流出的大麦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开始了自由落地,至于那些夹杂在大麦中的秸秆碎屑,则是在风力的作用下被吹到了天边。

    几分钟后,一筐大麦倒完。

    然而这还不算,为了防止有漏网之鱼,商离再次让奴隶们将倒出的大麦装回到竹筐中,重复之前的动作。

    如此反复,直到三次之后,这一筐大麦才算是基本去除了杂质,可以开始上称了。

    “上称吧。”

    看着眼前的竹筐,商离的嘴角忍不住微微抽搐。

    太少了,实在是太少了。

    这可是十亩地的产出啊,结果十亩地的麦子只用一个竹筐就被全部装完了。

    这尼玛,平均亩产该是多少啊!?

    答案很快出来,十亩地拢共出了260斤的大麦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