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4章 一切等报完到再说-《逆袭从1988开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张凯接着道:“周道,你要深造,这是好事,但学习的目的还是应用,台里会给学校协调,在不耽误你学业的基础上,兼顾一下台里的工作。

    你做为我台唯一获得过大华国新闻一等奖的新闻工作者,台长肯定会尽力争取的,至于这个度如何把握,我想领导能把握好这个度。”

    这是给自己留了一道门?

    周道觉得出乎意料之外。

    他原本想的,自己一进入宛都大学,电视台的工作就得交接清楚,如果这样,自己各方面的发展都会受限,毕竟一个学生,跟在地直宣传口工作的招牌比起来,前者与后者是无法相提并论的。

    “好的,我听领导安排!”

    周道答应得很干脆。

    既然宛都电视台还给他留着位置,那肯定还有一份工资,这真是意外之喜。

    虽然,他早已不靠这点工资过活。

    就他目前的现状来说,他要的是保留这个身份,有了这个身份,很多看似死局的事情,就可以盘活了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散了会,张凯陷入了深思。

    老实说,乔华调宛都任地委副书记,张凯事先并不知情。甚至吴台长也不知道。

    宛都地直宣传口几次吹风会,说主管新闻的副书记将由省里空降,大家都在猜,但几乎都没有猜中,没有人想到,这个人不是从省委大院出现,而是从中夏省报空降下来。

    省报的总编辑主抓宛都的新闻,那就是专家直接治理,如果你之前偷奸耍滑,那对不起,这次你没有机会。如果你之前就风光无限,那很好,你需要更上一层楼。

    当下的中夏省宛都地区,正规的媒体非常有限,宛都电视台、宛都广播电台、宛都日报。

    文联有本杂志是文学类刊物,名字很大气,叫《卧龙》。双月刊,基本没什么影响力,从刊号层级上看,只属于省内部刊物。

    至于各县办的报刊,那基本上算地区或县级内部报刊了,一年有一搭没一搭的出一张报纸或一本杂志,只是供本县的文人雅士露脸的地方,虽说在这上面发表作品算不了什么,但能给你个豆腐块的位置你也得在当地文化界有点头脸才行。

    物质匮乏的年代,底层文化人的出路只有一条,发表作品。

    至于传说中的“儒商”……哦,在这个年代,儒商是啥?

    这个时代明星还是稀有物种,而且距离普通人太过遥远,城市的最高建筑就是电视塔,当人们仰望电视塔这个可见的带有科技属性的庞然大物时,自然对塔下电视台院里的这帮人格外好奇。

    物以稀为贵,这就是为什么宛都电视台的名头在宛都相当吃得开的原因。

    张凯有幸工作在电视塔下,虽然一直努力但工作并不出色。

    直到周道出现。

    这是恩师送给自己的一张王炸。

    他能理解,为什么乔书记悄无声息的来到宛都,周道却是他第一个要见的人。虽然,原本第一个见的人应当是他的学生,张凯……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