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招聘工作进展得很顺利,周道通过二次筛选,已初步选定了几个人选。 毕竟在宛都,最不缺的是人才,关键是你是否把人才当人才。 中夏省籍的大华国两院院士三分之一都是宛都籍,大华国七大博士村中夏省惟一一个也在宛都地区,更不用说那个在大华国都响当当的宛都作家群…… 说不缺人才,特别是不缺办报纸的人才,那是一点都不带夸张的。 一周后,几个主要部门的人选已基本到位,编辑部、记者部、广告部、发行部人选都确定了下来。 至于财务部,虽说财务独立,但这又不是周道自己的公司,所以财务还是由台里派出人员入驻。 当然,吴台长表示,财务人员任免由周道全权负责,有了这个姿态,已很不错了。 财务部人员一到位,工商税务就有专人负责了,拿着省刊号,加上台里的证明,南都荧屏报社的执照很快就办下来了。 这跟宛都市华道装饰工程公司完全不同,后者全凭自己两条腿,一张嘴。 老实说,周道的华道公司目前积累的流动资金已有三十万,已远超荧屏报这点可怜的家当了。 二万元的报社开办经费虽然不多,但这块牌子有前者难以匹敌的无形资产和社会资源,对于周道来说,这也是无可估量和他最看中的。 最关键的,这张报纸是乔华对宛都文化发展宏观规划的一块试验田…… 人员一到位,只需要分派工作就行了,编辑部已开始编辑稿件,联系印刷厂。 周道拿出自己之前对报纸的策划方案,编辑主任有了方向,再细化各个栏目,搜集相关稿件,工作都按步就班的开始了。 而记者部,则讨论采访方案,因为创刊号要在春节前发行,一切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。 这一天,周道召开例行工作会议。 会议议程先从编辑部开始。 “易磊,稿子准备得怎么样了?” 编辑部主任易磊是个诗人,曾在各大诗刊发表过大量的现代诗,有过办内部刊物的经验,对于办报纸虽不能说轻车熟路,但也能算上是触类旁通。 易磊摊开笔记本道:“周主编,目前我们编辑部共有三人,一版由我负责,二版三版由叶群生负责,四版由晋未雪负责。 目前的稿件已准备得七七八八了,我正在指导他们如何画版,如何编辑。” 周道点点头,“很好,除了稿件的编辑方法,还要对稿件修改常用符号进行统一,我这里有一本报纸编辑常用手册,你们部可以传看一下,比如插入符号,删除符号,文字位置符号,都要统一,这样任何一个人都可能参与到编辑校对中来了。” 易磊点点头,“周主编,我记下了。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