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章 热销!热销!-《诸天万界之大拯救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“开千里马,享成功人生!”

    “一马当先,引领时代风潮!”

    “商务新座驾,成就千里行!”

    “动力千里马,驰骋新天下!”

    “品质如金,驾御随心!”

    九月底,起亚的汽车广告先后登陆央视,以及北上广深当地的电视台。

    营销路线,央视主打全覆盖,北上广深属于精准营销。

    定价近二十万的汽车,毕竟不比普通的日常消费品,没必要跟快消品一样,大举进军下沉市场。

    时代不一样。

    2000年落地价十八万的汽车,在大多数人眼中,妥妥地豪车。

    比后世的什么BBA,还要豪华。

    当然。

    在一部人眼中,开这种车,属于是掉档次的行为。

    90年代,千禧年之处,国内的消费也是双轨。

    汽车、奢侈品,以及一些洋品牌,诸如耐克、阿迪等等,他们的价格都是对标国际。

    不过。

    这批人并不是起亚汽车的目标用户,人家追求的是虎头奔,是宝马。

    起亚汽车的目标客户是新晋中产,以及一部分薄有家资的年轻人。

    略微领先时代的外观设计,对准的就是他们。

    除了电视广告,报纸、杂志,尤其是汽车杂志,以及机场订阅的杂志,也是起亚的营销主战场。

    随着广告的投放,很快,北上广深的线下门店迎来一波又一波客流。

    既然打开门做生意,起亚不可能只生产一款车型。

    那是互联网转型的新能源车玩法。

    那么玩,也是因为积累不足,产品线不够用,起亚虽然是刚刚进入华夏的车企。

    但起亚不是刚发展的新公司,之前的一些产品,部分被国产化。

    李杰做主的企业,当然不会搞什么‘双标’玩法。

    高价低配?

    不存在!

    该有的东西,都有,质量甚至要比韩国本土生产的更严一些。

    不允许糊弄!

    目前,起亚主力车型一共是三款。

    旗舰是千里马,偏舒适。

    中档产品是K1,主打一个皮实耐操,走的是性价比路线。

    最后一款是紧凑型的M1。

    价格也是最便宜的一款,落地价只需要8万,类似mini、甲壳虫的缩小版车身,外观偏可爱风。

    适合都市白领。

    线下门店客流暴涨的同时,订单量也慢慢多了起来。

    平均每进店100个客人,就有七个人下单!

    跟那些老牌车企比,这个下单率虽然低了一点,但对于一个新品牌,还是试营业期间,能有这个数字,已经很不错了。

    转眼,半个月过去。

    各大门店的数据陆续出炉。

    十月份,四家门店累计下定375辆!

    成交金额4387万!

    而这,只是一个开始,时间进入11月,起亚汽车之前赞助的影视剧,陆续播出。

    客流量又小涨一波。

    与此同时,东风悦达起亚的经销商加盟大会也是开了一波又一波。

    全新的4S店模式,集汽车整车销售、售后服务、零配件供应、信息反馈于一身。

    是的。

    日后随处可见的4S店,此时还是一大卖点,眼下很多汽车的销售和售后并不在一块。

    虽然起亚不是第一家发起4S店的品牌,但根据眼下的市场,算在第一批,绝对没问题。

    如果具体到城市,很多城市目标还没有4S店。

    一旦开业,那就是全城第一家4S店。

    国外的新模式!

    高大上!

    类似的营销方案虽然有操弄情绪之嫌,但谁家营销不是这么干的。

    很多人都是激情消费。

    连情绪都调动不起来,还打什么广告?

    10月底。

    起亚汽车一连签下五家加盟商。

    合同一签下,市场部的团队立刻前往经销商所在的城市,从选址到设计,包括后续的运营管理,起亚全流程打通。

    不同意一些外资品牌的傲慢,起亚汽车营销部门的员工,一个个都客气的不行。

    甭管是国内招来的,还是从小西八调过来的员工,谁敢‘傲慢’,发现一起,解决一起!

    一定要让那些经销商感受到如家般的温暖。

    要让他们觉得自己受重视。

    这年头,能掏出上千万加盟4S店人,都是当地有头有脸的人,这些人的社交圈大多不局限于本地。

    只有让他们赚到钱,口口相传,才能打开所在省的口碑、市场。

    忙忙碌碌间,时间跨入2001年。

    这一年,国际上最大的事,莫过于9月份的那场袭击。

    类似的重大节点都是赚钱的好机会。

    外汇市场,任何一点细微的波动,都能被无限的放大,李杰辛辛苦苦操盘一整年。

    账户里的现金流不过两亿美刀。

    不过,要是扣掉买下起亚,投资悠游、企鹅等公司的钱,他的收益是四亿美金。

    收益很一般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