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卷:元璞文集 老营村官楼记-《元璞随笔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如此设计,正好保护了门洞的正前方的直接攻击,这在冷兵器时代是一个很好的防御设施。

    从下面往上,各层的高度和门洞大小依次递减。到第五层时,高度已不足两米,门洞则更为狭小,仅容一人勉强爬行进出。官楼的楼梯被设计在了内部,为木结构。

    另外,在官楼的顶层专门设有一个钟楼,内有一口大钟,高约一米五六,直径约七八十厘米,材质为铁。大钟的顶部刻有明显的隶书老营二字,现今下落不明,不知所踪。

    官楼当初建成之日,附近十里八乡的民众俱来庆贺,就在那时候,自发的成立了现在依旧存在的老营古集。每到农历的遇四逢九,附近十里八乡的村民便自觉都到这里进行农副产品交易。

    据说老营古集是这附近成立时间最早,也是规模最大的一个集市。一直以来,老营古集不仅有菜市、布市、粮市,还有鸡市、羊市、猪市、牛市和家什市等等。只是近些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,各种贸易形式日新月异,这种古老的集市日渐式微。

    但是直到今天老营古集依旧存在,只不过是部分功能已经慢慢消失了。正是官楼吸引并保护了前来交易的商贩,对当地的经济繁荣也无形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

    官楼在明清民国的战乱中展示了巨大的防御功能,有效的抵御了多次的土匪流寇的袭扰进攻,沉重的打击了强盗者的嚣张气焰。其中有碑文记载的最出名的一次,是在明末清初的一次流寇强攻。

    据说当时流寇多达千余人,整整强攻了两天两夜,甚至拆下村里的门板铺上棉被当做巨型盾牌,轮番攻击。最终只损毁了官楼东南角的部分墙体,连炸带挖出了一个高约三米宽约四米深度达六七十厘米的大洞,还好没能打穿坚厚的墙体。

    到最后,附近闻讯而来的官兵和乡勇冲破外围拦截赶来支援时,流寇不得已扔下数百具尸首趁黑夜仓皇逃窜。

    1938年1月5日,日军第十师团一部攻占了邹县县城。民族败类来东甫认贼作父,组织了“邹县临时治安维持会”。6月7日,伪山东公署又委派组成了以王襄宸为首的伪邹县公署。在之后的抗日战争中,老营官楼再次起到了保境安民的重要作用。

    曾几何时,在日军的炮火下,官楼的二层和三层都被炸开了直径约两米的大洞,但官楼依然屹立不倒。官楼见证了日本侵略者的凶残和狠毒,至今当地的老人想起那段往事,还都是气愤填膺,誓言子孙后代要向日本人讨还血债。

    官楼不仅是当地百姓的庇护所和胆气所在,也是当地的地标性建筑。由于在那个时代附近没有什么高楼大厦,这座高耸的官楼就成了一个明显的地理标识。

    据说,当时很多因为战乱或者其它原因失散在外的当地百姓,后来大都是根据对官楼的依稀记忆终于得以寻回了故乡。

    由于官楼数百年来饱受战乱的摧残,以及数次的地震损毁,再加上年久失修,慢慢也就变成了一座危楼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