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二十八章:你且站住-《六爷文武双全》
第(2/3)页
“那个……”他吞吞吐吐的,不知道这事到底要说不说。
“嗯?”顾六撩眼看他,“你什么时候也成了吞吞吐吐的人了?”
花七可是最果断利落不过的人了,磨粉得样子,像个娘们。
花七叹气,坐了下来:“那我说了,你可不准生气。”
他抬眼小心的看着顾六的脸色,六哥和六嫂之间,肯定会有什么猫腻了。
顾六也跟着坐下,他一个人的早饭吃的憋屈,这会儿还没有消食呢。
随手拿起桌子上的清茶,吃了两口,眼神望向了花七,等着他开口。
“你是不是跟六嫂吵架了?”花七问的直白妥当。
他可是观察了好些日子了。
每次来六哥这里,虽然六嫂还是跟以往的时候一样,一副笑眯眯的样子,但是眼神却再也没有往六哥身上看了。
若是以前,他还真的未必能够看得出来。
女人的心思太过缜密,本就没有什么多大的事情,她们都能够脑补出里一出大戏的,他哪里有那闲心思去研究这个。
只是这些日子,和沈巧云相处了一些日子,他才体会颇深。
驻军营地不能居住女子。
成亲后,总是住在顾六这里也不是个事情,更何况大婚那日黑水寨的人打了个照面就再也无影无踪了,他索性在海晏城买了一处宅子,比邻着县衙门。
那欧田狗县令虽然小心眼儿不断的,但是在对付黑水寨这件事情上面,大家还是从根上的统一。
虽有利用,但花七是从心里面也有喜欢沈巧云的。
而沈巧云猴精的一个人,自然也摸清楚了这一点。
天天在府里面作来作去的。
对着她,花七又使不出来脾气,一来二去的,也就习惯了。
正因为沈巧云的缘故,所以,连带着他看顾六这边的事情,都格外的敏感。
他家里面的媳妇可是说了,女人对于心爱的男人,恨不得眼睛长到他身上去。
可这些日子六嫂看六哥的眼神,可是一次也没有。
花七就算是个傻子,也能明白,六哥这是家里面烟囱倒烟了。
顾六眼神一愣,虽然这是事实,但是被好兄弟不留情面的给戳了出来,脸上还是有些挂不出的。
“没事,拌嘴而已。”
他想随便找个理由搪塞过去,总不能告诉花七,自己是在媳妇生产那日起,两个人就闹了矛盾,再不说话了?
“拌嘴?”花七撇嘴。
哪里像是拌嘴?分明就是跟结了世仇似的。六嫂看六哥的眼神,恨不得从他身上剜下来一块肉呢。
这要是拌嘴,再没有比拌嘴更厉害的。
可是顾六不愿意说,再问他也未必肯说出实情。
花七是个实诚的人,他真的拿顾六当做兄弟,也不跟他客气,又说了一会儿的话,跟顾六定下了时候,让他下午去他府里一趟。
到时候把前因后果大差不差的说说,让沈巧云帮忙出出主意。
花七是信任沈巧云的。
不光是信任沈巧云,而且处于好心觉得,最懂女人的就是女人了。
顾六看着花七吃了一半的清茶,挠了挠头发。
真烦。
那沈巧云不算什么自己人,可能帮自己找出云岫生气的原因,也不是不可的。
真是让人左右为难的厉害啊。
他伸着脖子朝外面看了看,云岫正在院子里面跟李婶说话呢。
两个人坐着的蒋向正是面对。
视线一碰撞上了。
云岫原本笑嘻嘻的眼神顿时变得凌厉了。
顾六臊了个没脸。
摸了摸鼻子,心中暗自思铎。
要不晚上……还是去一趟花七那里吧。
而花七这边,回了自家宅子,沈巧云正抱着一本书在看呢。
“看的什么?这么入迷?”
花七把脑袋搭在她的肩头,亲昵的蹭了两下,女子身上的气味香甜,比臭男人的味道好闻的多了。
“书中自有黄金屋。多看书才能看的通透。不至于变得跟你一样笨笨的。”沈巧云,放下手里面的书本,一手点指,戳了戳他的脑袋,笑着嗔怪了两句。
起身给他倒茶去了。
花七刚想开口说不用,他在顾六家里吃过茶了。
但一想到小娘子娇娇嫩嫩的柔荑,举着杯子的模样,心里面就无尽甜蜜。
沈巧云刚嫁过来的时候,还气过一阵子。后来发现花七爷就是个犟牛,好在做胭脂水粉就是做胭脂水粉,渐渐地沈巧云也就默许了花七爷这个爱好了。
“七爷只是对自己喜爱的事物有着自己的执着吧。”府里的管家虽然是海晏县本地人,但是对自己这个主家大爷还是十分的信服的。。
海晏县城的人都说花七爷不学无术,除了带着驻军打打杀杀的逞威风耍狠,却总是做些不三不四的事情。他却觉得,自家大爷在自己擅长的蒋向上,有自己的成功。
他们家七爷不光自己是一身的能耐,还对下人和善,府里面胆子最小的小丫鬟都不害怕七爷。
七爷就是个面恶心善的大好人。
府里的每个人都很优秀,努力地在自己喜爱的路上努力前行,只是世人眼光狭隘,不懂得有些优秀罢了。
说起这个执着,老管家就想起了红师爷。
“红师爷那才是个执着呢,当初望京城都有人请他去做学问,他惦念着家中老母,又想继承他爹的事业,就给人家拒绝了,要是去了望京城,那会子就开始扬名立万的,如今说不定早就不是个师爷了。。”
当初红的在学术上的天赋是极高的。望京城的书院院长亲自来信喊他去读书,还许诺了去了望京城管吃管住还不收一文钱的学费,都没能将一心做师爷的红师爷拉回正途,真是可惜了。
“红师爷是活的明白的人。”说起红师爷,沈巧云就想起来了这次县太爷借着红师爷的名生,去抄了黑曾福家里的事情。“县太爷这招也真是厉害,借红师爷的名头寻了个便宜的大好处,还在外面虚晃了让红师爷替他担下了名头。”
从查案子到后面看上去是被逼无奈的审案判案,里面最无辜的县太爷,其实才是最后的幕后大佬。
海晏城的老百姓都以为是红师爷大义灭亲,检举揭发了黑曾福和红掌柜的勾结黑水寨,造下来的冤孽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