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文 第四十四章:文彦博首辅-《女王的顾命大臣》
第(3/3)页
想了想还是不拘泥于礼法,直接奔公孙府而去。
平时就没人敢去公孙府拜访,公孙甫为人严守纲纪,士非常调无仕进之门,事非常理无破例之处。所以虽为权相十载,门庭冷落,非逢年过节亲朋往来,就只有过年的时候几位中书阁老给他拜年了。所以这个时候来找公孙令公也不怕人看到。
进了门,在卧室看到了脸色苍白的公孙令公。他实在想不通,一个天下首相,培养人才为什么会看到自己这个小小的一郡长史,一个二十多岁小年轻?
“令公,学生实在不明白,您是朝廷的中书令,培养人才不在三公九卿等高官里培养,不在而立之年以上的老人里培养。反而越过他们,培养我这个小小六百石的小官?一个二十多岁不稳重的小青年?”
“他们这些京里的高官,平日里的表现我都看到了,我平日里怎么做的,他们也都看到了。哪里还需要我去教导?还有,我这是为社稷培养人才,又不是专门培养将来的宰辅。你们这些年轻人,将来能成材固然很好,若真得仕途不顺,也不必勉强,回家就是。”
“令公这话,让学生羞愧难当。为士,当致天下太平,怎可因一时不顺就弃职回家?置社稷,置百姓于不顾?”
“你能有此心,我很欣慰。我老了,他们也老了。你们还年轻,要多历练历练,也要知道官场这个大染缸,时刻保持初心。记得致天下太平的初心。不要像他们一样,年轻时候还心存百姓,心存社稷。老了以后只记得自己的官位,只记得争夺排名座次。你刚到京城,知道今年我不在,他们是一副什么德行吗?”
“知道,都为了明天谁作为天下首相去给王上拜年而争吵。直到今天早上才达成了一致。”
“明白就好。衮衮诸卿,不在边关军备,不在东郡治水,不在雁门郡、东郡百姓流离失所上操心,不在为国库空虚去忙碌。一个个为了首辅这个席位争得面红耳赤。圣贤书都读到狗肚子里了。你说我去教导和培养他们?有用吗?”
“令公教训的是。”
“这一点,周聪比你清楚。昨天陛下赏了他一盒点心,整个‘贵族坊’都眼红了。他都跟管家说了王上的理想,可惜在场的贵族子弟没有一个听得懂。反而都盯着一个食盒流口水。那周聪自己不坐肩舆,而是掀开轿帘让食盒坐轿子。”
“周兄果然秒人。”
“唉,可惜啊。他还是吃了家境贫寒的亏,没机会读书。这不,这次在上郡因为不知兵法吃了大亏。”文学度
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