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熊津道的战报是从海路传来的,因传递不方便,前后几份战报一道送达辽东。 众臣也停止了刚才了争论,齐都看着越来越高兴的皇帝,每人都想知道熊津道战况如何了。 李世民快速地翻看了一遍手中的战报后,哈哈大笑几声,冲口而出道:“哈哈哈!这小子,还真没让朕失望!” 说着李世民又再看一遍这些战报,边看还一边说了起来:“熊津道水师将士,在熊津江口一举将百济与倭国联军水师歼灭大部,计毁敌战船八百余艘,杀敌三万余,我水师仅伤几十条船只,几百人伤亡…” “大军进至熊津城,以半日时间攻下熊津城,再转而攻击泗沘城,泗沘城也很快被攻破,扶余义慈出城逃亡被我大军抓获,扶余隆献城投降…哈哈哈!”李世民把手中的战报交给一旁的李世绩,再次大笑道,“熊津道诸将士,从城山出海,只不过二十几日时间,就将百济平定,此等战绩,足可彪炳史册,我大唐有如此善战之将,朕还有什么可忧虑的!” “陛下,百济平定了!?”听李世民如此说,一旁抢不到战报的李道宗和契苾何力,几乎异口同声地问道。 百济国都被攻破,百济王被擒获,在他们心目中,百济国就已经被征服了。 “是的!”李世民用力地点点头,有些手舞足蹈般地说道,“扶余隆愿意听从我大唐的调遣,举国请降,熊津道诸军正往周留、加林、道萨等百济境内还驻有重兵,及有倭兵一道守卫的城池进发,准备与新罗军队一道,占领并控制百济境内的大部地方后,即挥师北上,直取平壤,与我辽东道与平壤道大军一道,攻灭高丽!” “陛下,百济既已经平定,那熊津道李大总管所领大军不日即可挥师北上,攻击高丽诸城,剑指平壤,所以臣更加认为,我大军应遣一部,突袭平壤城,与熊津道将士一道,南北夹击,攻陷平壤,那辽东诸城的高丽守军,都会闻风而降,这样也可使我军付出的代价更小一些!”李道宗再次大声地说出自己的请求,“请陛下假臣以五千兵马,直击平壤,或者,我大军弃安市诸城不顾,挥师东进,再南下,攻破平壤!” “陛下,臣愿意与副大总管一道,率军进击平壤!”契苾何力也再次站出来,表示对李道宗的支持。 “陛下,不可啊!”李道宗信心满怀说完后,长孙无忌再次站出来说道,“我熊津道将士虽然已经攻破熊津城与泗沘城,然百济境内还有许多地方有反抗,不可能在很短时间内就可以举大军北进,而且熊津道将士可以得到新罗军队的配合,如今更有扶余隆的协作,若是进军平壤不利,可以退回到百济境内或者新罗境内,若我军直进平壤,万一不利,往何处退?即使分兵出击,人数少无法对平壤构成有效的威胁,区区数千兵马,能否抵达平壤近都是未知数,若是分兵数量多,陛下身边护卫的军士必然少去,万一生变,如何保护陛下的安全!” “长孙司空,本将想问你,如今张大总管之平壤道大军大部没有按计划抵达平壤近,若我军先攻取辽东诸城,再挥师南下,必定不能在熊津道将士进军平壤时候抵达,如此就错过了南北夹击的机会,若我北面无大军威胁平壤,高丽人可以再集结大军阻击熊津道的我军攻击,连续征战的我熊津道将士,万一进展不利,那又如何是好?”李道宗寒着脸,用手指着长孙无忌的脸,愤怒地说道。 李道宗自请命,以五千士卒直击平壤,少了五千士卒对于我大军来说,并没有根本性的军力缺失,想不到长孙无忌还是一力阻止。李道宗知道皇帝犹豫是为了什么,那是怕突袭的军队遭不测,而给这场已经大胜的战役带来点不和谐的东西,而长孙无忌则完全是不一样的想法。 李道宗还有一点不明白的是,为何作为主帅的李世绩直到现在还没有表态。 “副大总管此言差矣,在下只是担心陛下的安全受到威胁,若是陛下有个差池,你我都担当不起!”长孙无忌似不理会李道宗的指责,轻飘飘地说道,“熊津道将士作战勇敢,几日内即取了熊津城与泗沘城,想必攻取平壤也一定不在话下,而且还有新罗军队的支持,及扶余隆的协助…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