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“可还有人选?”刘辩看向了荀彧。 选朝中的官吏简单,他现在更想要的是诸葛亮、蒋济、法正、鲁肃这等治世能臣。 荀彧靠在火盆中,身边微微蜷缩着,怔怔看了刘辩片刻,忽然恍然。 原来是始于郭嘉。 “陛下,颍川人戏志才,学富五车,深谙韬略,可为兵部郎中。”荀彧说道。 这个人,刘辩听说过,但其实连他是干什么的都不知道的。 该不会又是一个短命鬼吧? “准,朕知道汝、颍之地多奇才,但你们也别逮着颍川一个地方薅如何?”刘辩说道。 重用一个地方的官吏入尚书台,刘辩真的不是很喜欢。 虽然整个三国的名士中,出身颍川的几乎占了三分之一。 荀彧拱手领命,正欲开口再行推荐,皇甫嵩却先一步说道:“陛下,廷尉正钟繇可为吏部侍郎,侍中赵温为礼部侍郎。” 钟繇为吏部侍郎,刘辩觉得完全可以。 功勋卓著的曹魏重臣,还是楷书鼻祖,与王羲之并称“钟王”。 他也是刘辩为数不多重用的老臣。 但是,这个赵温,好像平平无奇。 刘辩一直不太确定,这个赵温是不是就是那个征辟了曹丕,被曹操给罢免的赵温。 “赵温暂时搁置,钟繇可为吏部侍郎。”刘辩说道。 “唯!”皇甫嵩正正的坐了下来,姿态端正。 刘辩一看皇甫嵩这个姿态,忽然间意识到,他今天晚上说这个事就是个错误。 这他娘的就是四个人的朝堂党争! 荀彧优先举荐的全是颍川人,皇甫嵩举荐的全是老臣。 荀攸或许是为了避嫌,只字不提。 贾诩嘛,揣测着他的意思,从大考的官吏中往外拔人。 这要不是他对三国人物还相对熟悉,十成十的会出点儿问题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