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二十九章 轻快而不平静-《大雍一小兵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3/3)页
    等以后,牧猎民族的威胁继续在东边,伽倻国还会多一个日本国海上威胁,可谓被各种势力夹在了中间,能一直扛下去,也是挺顽强的人群。
    王镡道:「以往我朝很想收复幽州,便欲利用伽倻国牵制;而今伽倻国国想占沃沮国旧地,又欲我朝出兵白山黑水。各国都在为自家谋划。」
    两仪殿内除了王镡君臣二人,只有一个张诙和几名宫妇。王镡便正大光明地问道:「伽倻国似乎是灭亡新罗、百济后立国,其国可有内敌?」
    于克志道:「金氏立国后,对内施行推恩怀柔之策,臣闻其国安定。」
    王镡点头若有所思。
    收复中原土地,影响十分大。不过这时的消息传递速度有限,刚战胜时感受不到什么变化,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渐渐地唐国的影响才渐渐凸显出来。
    直至大唐元武三年深秋,邆赕国羊苴咩城的国主段隆舜送来了国书,并进贡朝贺。礼部为了营造「万邦来朝」的政绩,上书给予了丰厚的回赠。
    朝贡制度实在是中原王朝在财货方面吃亏,但若不这样,别国便没有主动朝贡的动力。
    王镡下旨与邆赕国使节谈两国结交通商,以前中原战乱,民间通商却从未断绝,并密令缉事司派细作混入商队中前往邆赕国了解远方情状。
    邦交虽是大事,但王镡的注意力并不在此,只是顺手处置。他一直在构思兵权变革。
    而火绳枪也成批制造出来了,王镡不仅看奏报,也亲自上校场观摩。
    正式试验火器的是效节卫内抽调的一百余人,这些人此时使用此时火绳枪已是十分娴熟。将士们从腰带上取下小竹筒,拿牙齿咬开塞子,然后把里面量好好的火药倒进枪口,再用通条把比较软的铅丸强捅进去,接着拿小葫芦里的火药抖一些在击发池里,便可准备发火。
    校场上「噼里啪啦」响成一片,硝烟弥漫,远处的靶子上尽是孔洞。火器确实能用!毕竟火药在封闭空
    间里燃烧增压,就会把铅弹打出去,一切都是客观规律,不会有什么例外。
    新制火器有效射程五十步,三十步内,可以射穿大部分甲胄。至于精度,反正方位不会飘错,比随风而行的弓箭准多了。
    效节卫因为需要三排轮流射击,建制也与普通军队不同。军队建制是根据战术而制定,兵器战术一变,建制才变;或许兵制也会逐渐改变。
    这玩意的射程比步弓、弩都要近许多,比如王镡这样的,用步弓能射一百步还能有精度!而且操作繁杂,射速很慢。但相比步弓的战斗力,近距离穿甲能力比弓弩强。至于射程,则超过了骑射。
    几个月的改进试验,匠作院副使李思的奏疏说法是:远近介乎步、骑弓箭之间。近处穿甲最强,是为长;临阵发射缓慢繁复,准头不定,既无骑射之灵活,是为短。
    不过王镡的看法不同。这玩意最大的好处,是让一群农民懂得了队列和军纪后,就能立刻拥有不弱的战斗力。
    他们不一定能打赢百战精兵,但唐国拥有五军十几万精锐步骑的代价,是花了数百年,让整个天下打得稀烂。
    王镡看了效节卫的表演,心情十分惬意,回到太极宫时,在西海池边轻快地捡起了一块石子,往水面上扔石子玩耍。那石子在水面轻快地跃动,跳起了几圈涟漪。
    随行的大臣都十分高兴,不过也许会觉得王镡此时举止有点轻浮了。
    就在这时,王镡指着水面道:「咱们的石砲一砸一个坑,其实完全可以尝试别的法子。」
    李思道:「石砲炮弹太重,若角度太小,在面前就掉到地上了。」
    王镡道:「那便想法子。咱们做那「火药」路数方向不对,怕是没什么用,除非做出火药炮。」
    几个人不能答。
    王镡没有理会,久久看着湖面上的涟漪,如同他此时的心情,轻快而不平静。		
      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