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卷 回头遥望乡关处 39 海战-《蚁贼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刘杨心动神驰,双手抓紧了护栏。

    男儿当英豪,横行大海上。不曾航海,不知道天地之广阔。不经海战,不知道乘风破浪的豪情。

    “前方接敌!”

    旗语一波波向后传报。

    藤次郎号旗展动,隶属他所部的倭人水卒,发一声喊,惊天动地,刀枪举起。刘杨转目去看长野四郎。长野四郎抄起鼓槌,击响了面前的战鼓,隶属他所部的倭人水卒,随着又一声大喊,动地惊天,举起刀枪。

    刀枪林立,战旗飘扬。

    “接敌多少?”

    “两艘高丽游艇。”

    游艇,负哨探之责。高丽水师的大队,离此不远了。

    “传令藤次郎,高丽的两艘游艇,一艘不许放走。”

    “旗语询问,是否船队加速?”

    “风向如何?”

    “南风。”

    海战,阵型很重要,风向和水向更重要。南风,由南而向北吹,也就是说,要想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获胜,敌我两方,谁先占据了南边的上风口,谁就占据了优势。这一点常识,刘杨还是有的,他不假思索:“全军转航,向南。”

    高丽的走轲出现在正面,那么,高丽水军的大队必在它们的后面。向南转航,然后借助风势,压迫高丽水军,是一个正确的决定。

    从第一排、最南边的战船开始,依次向南转向。一艘接着一艘。第一排转航完毕,第二排接着跟上。战船的阵型,由横排的一字,变化成了竖立的一字。船上的风帆,全部升了起来,大船的桅樯高十数丈,可悬挂帆幕数十,中型船只的风帆,少的也有十几个。风鼓白帆,船队全速前进。

    转航不久,江华岛的左侧,驶出来了一队敌船。

    粗略的看去,数目不多,有二三十艘。前边几艘,排列的还算整齐,后边的混乱不堪,一边航行,一边匆忙地进行调整。一看就知道,刘杨们的突袭很成功,高丽水师根本没有想到倭人会出现在这里,丝毫没做准备,仓促应战。

    这也不怪高丽人。

    以往倭寇对南高丽的侵扰,次数很多,有时候,规模也不小。可是从来没有过像这次一样,几大股势力联合,倾巢而出。就拿松浦党与藤菊党来说,谁又能想到彼此不和的他们,居然会在邓舍的穿针引线之下,联手行动?完全出乎意料。

    “来敌船只总共多少?”

    “三十四艘。两艘大船,十四艘中船。”

    “江华岛及南高丽海岸,有三个大的海港,可供战船停泊。高丽水师的其它船只,应该是在另外的两个海港里。刘君,我军该全力以赴,在高丽水师回过神之前,先把面前之敌歼灭!这叫做各个击破。”

    “长野君所言甚是。”

    藤次郎船上的旗语,也是发出了相同的建议。刘杨同意说道:“就以次郎君为前锋,先灭此敌。长野君的战船,负责两翼包围,不许一艘逃脱。预备队不动,以防止高丽水师的其它船只来援。”

    倭人的船上,配备的火器不多。只有火炮两三门,火铳数十条。分别配备在两艘车船及一些蒙冲、斗舰上边。大部分的战船,使用的武器依然是冷兵器。长矛、刀剑、弓弩、抛石机等等,还有钩镰、拍杆之类,用来钩拽、击打敌船。

    火炮等物,在野战、攻城战中,可有作用,用在海上,实际用处不大。因为起伏荡漾之间,难以瞄准,即便打中敌船,造成的损害也不大。倭人备的火炮,最主要的作用,不在作战,而在威慑。火铳,则是用来接舷战的。故此,数目不多,无伤大雅。

    随着命令的发出,整个的船队开始第二次转航。

    前半部分的藤次郎部,由南转向北,船尾划出长长的波浪,从上风口逼近高丽敌船。长野四郎部向左右扩展,形成了两个弧线。如果把整个的船队比作一只鸟,藤次郎部就是鸟头,刘杨所带的部分船只为鸟身,长野四郎部则为它的两只翅膀,

    高丽水军才驶出港口不远,就受到了倭人水军的全面打击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