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卷 干戈斧钺耀天日 5 首战-《蚁贼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此时刚过了中午,日头正艳。

    杨万虎部急行军百十里,士卒多有疲惫,待扎下营寨,布置好了围城,他传令三军:“各营埋锅,入夜晚饭。饭后休息三个时辰,子夜前后开始攻城。”为了防止兖州府的元军来援,他一面又遣派快马,回去泰安州。请赵过、毕千牛尽快把第二路的军队派来。同时,命令杨四引本部哨探,绕过宁阳,往兖州府的方向运动,一边打探消息,一边权做监视。

    海东的这次来袭完全没有征兆,宁阳城中的守军之前并不知晓,没有得到一点的情报。如今突然看到军临城下,守军的惊惶可想而知,乱做一团。城中守将倒也算是个反应快捷的人,当时就遣派出了两队信使,趁杨万虎的阵势还没有布好,火速出城赶往兖州,指望能去请来援军。

    这两队信使才出城,其实就被杨万虎部的探马发现了,只是因为杨万虎另有目的,所以只当不见,放任他们快马离去。

    薄暮,泗水送来军报,庆千兴的动作倒是快,已经开始攻城了。杨万虎难得不急不躁,还是按照军令,等三军吃过晚饭,又休息多时,看夜色将至子夜,这才下令:“准备攻城。”

    要说起来,因为这宁阳地处前线,且地位重要,是济宁路的门户,所以虽然城池不算太大,城中的驻军并不太多,但若论精锐程度,却是丝毫不逊色高唐州等地的察罕军队。高唐州的主力是韩札儿的长枪军,而宁阳城里的支柱,则便就是鼎鼎大名的“毛葫芦军”。

    长枪军和毛葫芦军,这两支军队都是察罕起家的根本。察罕锋芒初露的时候,人称“长枪侍郎”,得名就来自长枪军。所谓“长枪军”,顾名思义,全军上下皆是使用长枪,所向披靡。这且不多说,只说“毛葫芦军”。

    “毛葫芦”,是南阳、邓州一带的乡人土语,自相团结之意。本为地方上的“义军万户府”,成立自至正十四年五月。

    成军当年,这支军队就参加了百万雄师围高邮之役。并曾经在千军万马之中,第一个攻上过高邮的城头。战斗力非常了得。后来,元廷一道诏书,夺走了脱脱的兵权,导致百万大军一时星散。这支“毛葫芦军”便投了李察罕,归属其节制。在历次同红巾军的战斗中,屡立功勋。

    在经过了无数的沙场鏖战,铁与血的磨砺之后,如果说,之前的“毛葫芦军”已经足够骁悍,那么现如今,这一支军队更是足可以称得上“北地铁军”四个字了。上回察罕攻打益都,就也有这支军队的一部跟随。只不过,因为多数时间都被察罕当作中军的扈卫军兼预备队带在了身边,少有上阵的机会,故此在益都战场上并没有能有太过突出的表现。

    而这一回,益都虎将杨万虎亲率海东五衙之一来取宁阳,两支强军终于相逢。

    子夜时分,月黑无风。

    杨万虎有意炫耀军威,把主攻的军马调出营外,一字排开,缓步前行。三军上下皆打起了火把,映照得城外十几里的方圆之地都是亮如白昼。并有数十人的骑兵小队伍分作数股,也都分别高高执起火把,围绕在军队的左右两侧来回驰骋。一连串的将令,通过他们传送给各营各军。

    杨万虎携带将校,登上营外的一处高地,看各营排兵布阵。

    深沉的夜中,他遥指宁阳城,豪气大发,与诸人说道:“城中鞑子号称‘毛葫芦’,素来以敢战自诩。俺早在海东时,就曾经闻听过其名。早就想与之交手,试试高下。这一次攻打宁阳,好不容易才从赵左丞从手里争来了先锋的位置,终于可以得偿所愿。此回首战,只许胜,不许败!”

    旁边一人说道:“‘毛葫芦军’是察罕的精锐,总计万人上下。除了一部被察罕带在身边,现驻扎临汾,其它的全都在济宁路。宁阳城小,城中军马不过千人。我军以三千人攻城,即便不能速胜,也足可将之牢牢困之。唯一所忧者,却是兖州府的鞑子援军。

    “兖州府是济宁的重镇,驻军甚多,且离宁阳很近。想来,我军攻打宁阳的消息现在定然已经传入兖州了。至迟明晚,早则明天中午,就必会有其地的鞑子援军来到。……,将军,赵左丞的军令,要求咱们至少围城三日。今天算是第一天,这将来的明后两日,怕是战事会十分激烈。”

    杨万虎斜眼瞧了这人一下,说道:“怎么?怕了?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