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卷 干戈斧钺耀天日 12 石破-《蚁贼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仍以冀宁为主?”

    “不错!先冀宁,后陕北。”

    “可是,如果孛罗帖木儿一面坚守冀宁,一面全力入陕?”

    “坚守冀宁?哼哼,千军万马争过独木,譬犹两鼠相斗穴中,将勇者胜!孛罗帖木儿虽在冀宁前线挖掘工事,摆出了一副坚守的架势,但无论比较将勇、抑或较之卒精,他都远逊我军。只要我军全力以赴,他定然非是敌手。虽深沟高垒,在老夫眼中,土鸡瓦狗罢了。即传老夫军令,命前线将士从即日起便展开猛攻!给他们五天的时间突破孛罗军的壁垒。待打开了通道之后,马不停蹄,继续北上,用雷霆万钧之势,压迫大同!”

    “歼灭孛罗布置在冀宁前线的五千人马,然后直取大同?这,这,……,这是围魏救赵之计!”

    “然也。孛罗占据延安,虽然看似我关中危险,然而只要我军能迅速地击败当前之敌,进至大同城外,则关中便会虽危实安!”

    置根本之地的关中不顾,面临突发的危境,依然坚定信念,不肯仓促地改变前线部署,破釜沉舟,采用围魏救赵之计,明打大同,实保关内。王保保心动神驰,说道:“父亲大人英武!孩儿愿亲临前阵,突敌之垒。”

    “吾儿,眼下却是还用不着你出阵。……,你且记住了,将,乃军中之胆。非到万不得已,身为主将者,绝对不可轻动。”

    越是遇到险境,主将越要安稳。

    如果现在便把王保保派上前线,前线的将士肯定狐疑。为何王保保会来?几千上万人聚集一处,一旦产生狐疑,难免就会有谣言四起。谣言一起,就难以万众一心。不能万众一心,又面临强敌,唯有失败。

    当然了,这却也不是一定之言。如果军中没有重将,在面临危境的情形下,也许主将就需要出马。只是,察罕帐中将才济济。摧坚折锋,多有良才。遣一个貊高去,便就已绰绰有余。所以,察罕不愿调王保保亲出。

    王保保道:“谨受父亲教诲。”

    察罕帖木儿刚把军令传下,正说话间,室外有人来到:“禀大帅,济宁急报!”

    “济宁?拿过来。”

    门外侍卫引了济宁信使入内,呈上军报。察罕展开观看,面色陡沉。王保保问道:“父亲大人?”

    “海东小邓大举侵犯济宁。”

    “啊?”

    真是屋漏偏逢雨。才定下了如何解决孛罗帖木儿,邓舍却又来犯济宁。王保保神色大变,问道:“济宁现在的形势如何?”

    察罕帖木儿把军报看完,递给王保保,让他自己观瞧,询问信使,说道:“贺宗哲在军报上言,说小邓分军两路,一路取泗水,一路围宁阳,看样子,是想要围城打援。你出城来我临汾时,贺宗哲有何应付之策?”

    “贺将军计划以不变应万变。虽然红贼围攻宁阳甚急,但是贺将军并无出城支援的打算。”

    “没有出城的打算?”

    “是。”

    察罕顿足而叹,说道:“兖州必失!”

    王保保一目十行,匆匆看过军报,听了察罕帖木儿此说,又是莫名不解,说道:“观军报上讲,贺宗哲推断红贼是想要围城打援。所以他不肯出城,免得中了贼军的伏击。以孩儿看来,这个应对是没有错的。……,父亲大人缘何说兖州必失?”

    “想那小邓,用兵以诡诈著称。去年的益都之战,我军以优势攻之,尚且不能克胜。况今日耶?现今是他主动来犯,料来必是准备充足,正在士气如虹的时候。贺宗哲明知其围攻宁阳,却因顾忌中伏而不肯出救,是先在士气上就落了一筹。正确的应对怎么能是这样的呢?

    “兖州距离宁阳不过数十里,即便有贼军的埋伏,我军后倚重镇,可为依托,前有坚城,足为呼应,又有何惧?正确的应对,应该是在闻讯之始,便就选拣精锐,出城驰援。与贼军野战,大败之。如此,方能振奋我军之士气,挫败敌军之锋锐。又且,我军正在冀宁与孛罗交战,贺宗哲不会不知。越是这样的时候,他越该主动进攻,越不该被动防御!因为只有他主动进攻,才能减轻我冀宁方面的压力;现如今,他困守待援,不就是等同把压力全部转移给我冀宁了么?大大的失策,大大的失策。”

    “虽然如此,但是贺宗哲固守兖州,兖州是大城,粮食也充足,纵不能克敌之锋锐,用来守御应该还是无恙的。父亲大人为何便说兖州必失?”

    “海东文谋武勇,人才甚多。洪继勋、赵过、郭从龙等皆一时之选。他们强军压境,是用一国之力,对贺宗哲区区兖州一地。所谓:一计不成,必施二计。贺宗哲首先在气势上已经落了下风,被海东看出了弱点。若是海东因此而另有专门针对的计谋施出,则十之八九,他定会上当!”

    “被海东看出了弱点?什么弱点?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