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卷 干戈斧钺耀天日 25 接敌-《蚁贼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渡河已有一个时辰。适才各个营头皆已来报,说人、马都休息好了。”

    “传、传令,马备鞍、人披甲,待柳三回来,便三军开动。”

    “是!”

    “高将军、胡将军?”

    “末将等在。”

    “大概的情况就是这样,具、具体的任务你们也清楚了。两位将军,这、这就请你们先行吧?”

    赵过带兵的风格受邓舍影响很大,平易近人。虽是下达军令,但说话的语气却很温和。高延世、胡忠齐声应是,冲赵过行了一礼,与佟生养等人微一对视,丝毫也不拖泥带水,很干脆利落地转身而去。

    “为防鞑子来得太快,趁我整军时突袭,佟将军,请你带人布防北侧。”

    “是!”

    骑兵在休息时,为了能更好地休养马力,往往会把马鞍取下。但是因为渡过河后,便是到了敌人的后方,故此并不是全部的骑兵都解甲下鞍,有一部分负责警戒的仍旧全幅披挂。佟生养带了他们,奔去北边设防。

    赵过军令传下,主力人马纷纷整束衣甲,毕竟皆为精锐,速度都很快。未及两刻钟,胡忠、高延世已经出发。又过了一刻多钟,各营前后遣人来报,三军准备已毕,随时可以开拔。赵过心细如发,想起一事,令道:“命伙头军,速速把锅灶掩埋。不可把我军兵力的虚实暴露与敌知道。”

    河水从北向南地流过,水面上的浮桥都已被拆掉。水流转弯处,洼地里芦苇丛生。晨风吹过,带来扑鼻的泥土气息与水草的清香。

    赵过立在坐骑的边儿上,揽住缰绳,手按马刀,微微闭上双眼,深深地呼吸了一口这初夏清晨的空气。听见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从南边驰来。他睁开眼,看了过去,透过千军万马的军阵,一面“柳”字旗正迎着初升的朝阳,奔驰而来。信使飞骑过阵,一路高声报捷:“柳三郎已屠开河!”

    “‘兵贵神速’。诸将士,上马,取巨野!”

    因为济宁路的战略地位很重要,向南可通至江、淮,向北则连接河、济,控制了往徐州去的津要,扼守着长驱河南的襟喉。战国时,苏秦所云“亢父之险”。所以,“自是东方有事,必争济宁”。察罕帖木儿取山东,便是先下济宁。故此,自古以来,凡乱世,在济宁这块土地上常有战火。

    巨野既然位处济宁路的北部,是个重镇,当然对战争也并不陌生。三国时,曹操在此破斩吕布将薛兰等;唐末,朱全忠在城南尽屠兖州朱槿部。

    不过,虽然说巨野是济宁的重镇,但是若论地势,却远远不能与兖州、济州等地相比。特别是蒙元以来,自开通了济州河、会通河两条大运河之后,因为兖州、济州刚好在济州河边,所以它们也更越来越易守难攻。

    如前所言,沿济州河一线,用济州为分界线,南北皆有大湖,号为“北五湖”、“南四湖”,如串珠相连。特别是南四湖,南北长近三百里,东西最宽的地方四十多里,窄的地方也有十余里,想要越过,殊为不易。因此攻打济州的话,便只有正面进攻一个办法,“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”。

    巨野不然。

    济宁路的北部都是平原,没有什么险隘。巨野周边,只有城南五十里外,有一座高平山,山东西十里,南北五里,高四里,顶上方平,故名。高度只有三四里,占地的面积更不是很大,且离巨野较远,虽然山形还算峻峭,但是对整体的巨野城池防御来说,起不到什么作用。

    城北三十里,又有一座独山,“四野平旷,屹然中起,因名”。从山名就可看出,“四野平旷”,即使有了这么座山,也起不到阻挡敌人的作用。

    倒是县东五里处,有个巨野泽。

    在先秦时,巨野泽很大。“东西百里,南北三百里”。秦末,昌邑人彭越在此为群盗。晋时,桓温伐燕,遣将凿巨野泽三百里,引汶水合清水,引舟自济入黄河。刘裕伐秦,亦遣将开巨野泽入河,进据滑台。

    不过,自隋朝以后,“济流枯竭,巨野渐微”。十几年前,黄河决堤,冲荡之下,把巨野泽也给“决”了。本就“渐微”,又被黄河冲开了口岸,遂逐渐“涸为平陆”。尽管还有些余泽,但也已难成为巨野城的屏障了。

    总而言之,巨野四面无险,地势大体平坦,有利大部队行军,更有利骑兵纵横。为争取时间,不给王保保整治防御的机会,益都骑兵之主力在休息了一个多时辰后,便在赵过的率领下,继续行军,直扑巨野城池。

    从济州河到巨野,只有二百多里地。一日一夜可到。

    对巨野敌军的分布情形,赵过早就通过细作探查明白。王保保分军四处,城东巨野泽屯驻有两千东平军;城西北广野亭,屯驻有两千曹州军;城南咸亭,屯驻有两千单州军。另外,自率河南军主力万余人驻巨野城内。

    巨野城不是很大,两万多的军队驻扎部下,因而分兵四处。

    所谓“东平军”、“曹州军”、“单州军”都是应王保保军令而赶来巨野的各州之地方部队。既为地方部队,都是由土著组建而出,并非野战军,战斗力自然不是很强。其中最强的,大约当数“曹州军”了。

    曹州风俗尚武,其地之民“性强悍,负义气”,“遇事敢为”。

    唐末,山东、河南大旱,曹州旱情尤重,赤地千里,民不聊生,衙门不思救灾,反照样催粮催款,急如星火。当地百姓走投无路,“翻却曹州天下反”。王仙芝、黄巢从这里起兵,率领曹州子弟,南下广州、西取长安,转战十二省,行程数万里,浴血奋战十年之久。惊天动地、气壮山河,给唐王朝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。可见曹州人的强悍能战。

    既取巨野,这几路的元军便不可不顾。

    曹州军和单州军倒也还罢了,一处西北、一处城南,暂时不用多管。而城东的东平军却正当益都骑兵的前进方向上,必须先要歼灭。

    赵过思来想去,在诸将中再三挑选,仍旧还是决定选用柳三,再补充给了他数百骑,连其本部,总计合有千骑,作为前锋先发,限定两日内,必须要占领巨野泽。

    柳三临行前,赵过交代说过:“三郎,你机智有勇。先、先前收复济南之战,你用两百骑独挡敌精卒数千,为我军打下济南立下了赫赫奇功,你、你也因此而声威远震。

    “这一番‘暗取巨野’,上午时候,你又用五百骑攻陷开河,是、是再立下头功。本将任你为先锋,你此去巨野泽,面、面对的敌人是两千东平军。巨野泽距离巨野城只有数里,你若能奔袭成功,将、将敌速歼,便速歼之。若敌人有备,不、不能速歼,你也不必急於求成,但、但能把巨野城中之敌引出,等我主力掩袭,仍、仍为奇功一件。可记住了么?”

    “记住了。”

    柳三此次的任务,不止是歼敌,更主要的是诱敌。

    “此、此外,单州军和曹州军分在城西北与城南,和、和东平军是掎角之势。你奔袭东平军,消息传出后,这、这两路军马也很有可能会去驰援。对单州军,你不必在意,他们定无我军精锐;但、但是曹州军,虽不是鞑子的主力,却、却也万万不可小觑。……,如果,敌、敌人的河南军、曹州军、单州军都去援助东平军的话,你、你可知道该如何行事?”

    “若真是如此,末将会收缩阵型,且战且退。以引诱鞑子追击。”

    “甚、甚好!但是有一点你且牢记:诱敌的时候,不、不要往东边来。无论是鞑子出了多少军马,你都朝北边去。”

    “朝北边去?可是我军的主力若去巨野,不是得从东边而来么?”换而言之,赵过带的大部队是从东边往巨野去的,为何要把元军诱往北去?

    赵过笑了笑,说道:“你、你若往东来,鞑子定有警惕,或会因怕我军设伏而不敢追至。故、故此,本将令你往北边去。”

    “大人的意思是?”

    “你、你不要多问,按计行事便是。”

    “喏!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