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4 得骑兵千里护送,见故友议论军情-《蚁贼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“大概前天晚上。”

    “前天晚上。……,不对吧,前天晚上的事儿,王爷昨天就能把令旨传到泰安?”

    “要不说王爷英明神武、神机妙算!不等察罕渡河,便能提前算出。”

    姓崔的百户满脸崇拜神色,护送封帖木与景慧的那百户也是神往不已,连声道:“王爷真是星宿下凡!难怪能带领咱们百战百胜。”

    ——,邓舍也是个凡人,怎可能星宿下凡?“神机妙算”四字,倒是说的不错。在听说察罕驰援曹州后,邓舍与洪继勋多次议论,虽没算出赵过会拦不住察罕,但却也都觉得如果不派些援军给赵过,怕是这仗不好打。因而,这就有了昨天命令毕千牛率军前去曹州的令旨。

    谈谈说说,夜色已至。

    两个百户虽多时未见,无奈姓崔的军令在身,不能多停,当下约了改日饮酒,便相互抱拳,就此分开。

    景慧大和尚瞧他们低声说了半晌话,心知必是与济宁、泰安的军事有关,有心凑前偷听,到底怕再引起燕军骑兵的怀疑,只得无奈作罢。好容易见他们说完话,上前说道:“石将军,天色已黑。咱们今晚歇息何处?”

    “你们去不了军营。就在城中寻个客栈,休息一晚吧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尽管泰安是燕军前线总指挥部的所在地,但因海东军法严明,禁止将、士无故进城,所以部队全都驻扎在城外,城内的秩序并没有受到破坏。

    又因为泰安算是后方,较之前线,城中的警戒也松一些。

    此时虽已入夜,街上仍有不少的行人。

    连过几条街,见街边的酒楼、饭店全都开着门,说不上座无虚席,也是比较热闹的。而最热闹的当数城西角,灯火通明,遥闻人声嘈杂。

    忍了一天半的景慧大和尚终于忍耐不住,怎么看,这也不像是个邻近前线的城市啊!更不用说城外还驻扎有数千如狼似虎的士卒。难道这城中的百姓就这么迟钝?又或者燕军的军纪竟有这么严明?

    他带着笑脸,凑到石百户身边,说道:“久闻燕王宽厚仁德,贵军仁义之师,果然不假。看这城中一切都井井有条,竟好似不知济宁战事,又竟好似城外并无驻军!实在令贫僧又是惊讶,又是服气。”

    石百户微微一笑,说道:“不扰百姓算得甚么?真正能显出我海东军纪的是在战场上。当年打南韩,汉阳府一战,高丽军在城垛上摆出了无数的火炮、强弩,还有投石车,一起施放的时候,端得惊天动地,矢石如雨。然而,杨将军一声令下,俺们谁不是只管向前,没有后退的?”

    边儿上一个骑兵接口说道:“可不是么!不进城、不扰民真算不了甚么,要看军纪,只有在战场上。瞧和尚你也是明白人,怎么就不知道‘使守法易,令赴死难’的道理?些许寻常小事,也大惊小怪。哈哈。”

    只能被动遵守军纪的部队是没有灵魂的,只有崇尚荣誉、斗志昂扬、不怕牺牲的军队才能战无不胜。

    “使守法易,令赴死难。”景慧大吃一惊,忙转头去看说话之人,却是认得,是个副百户,应该是石百户的副手,不觉心中想道,“一个副百户,居然就能说出这样的话?懂得这样的道理!这,这,……。”

    那副百户说的话虽然很浅显,但没有一定的军事素养,却也是无法概括得这么言简意赅。震惊之下,他面色陡变。

    “和尚怎么了?脸忽然白了。”

    亏得景慧大和尚有些急智,醒悟过来,忙掩饰说道:“天气太热,可能受了些暑气,有些不舒服。”

    “本还想带你们逛逛泰安城,既如此,便早些安歇吧。”

    受了那副百户的刺激,景慧大和尚也没有心思再去刺探泰安虚实,随着石百户找了个客栈,晚饭都没吃,就去房中休息了。

    他这一夜,转辗反侧。

    ——,他却不知,海东军中也并不是随便一个百户就能说出这样的道理。这一位副百户,正是佟生开、陈细普的同学,上届平壤军校的毕业生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次日一早,众人又是早起。出了泰安,离益都就不太远了。晓行夜宿,两天后,益都城高大、宽阔、坚固的城墙出现在了地平线上。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