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34章 分歧-《策行三国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“文若,我知道你为何而来。不过,你上次收到的消息不完整。”
    荀彧一怔,拱手道:“还请杨公指教。”
    “其实也没什么,是一些私事。德祖冲犯军令,挨了五十杖,和孙策相处得很不愉快。唉,当初我就应该想到这一点,反复提醒他,没想到他还是没放在心上。”
    荀彧大吃一惊。他明白杨彪刚才为什么迟迟不出来了。
    杨修很聪明,学问好,又健谈,再加上是与袁耀姊弟的亲戚关系,派他去南阳,应该能与孙策相处愉快。孙策肯定不会接受杨弘,但他应该不会排斥杨修,到时候再把杨弘撤回来,安抚孙策的情绪,杨修就能顺利留在南阳,留在袁耀身边,等上几年,袁耀成年,集结袁术旧部,就能在孙策内部形成牵制力量,南阳归心朝廷,朝廷的东南方面就安全了。
    但是杨修也有弱点,他出身高门,从小骄生惯养,兼之聪明过人,难免有些恃才傲物。和孙策发生冲突的可能性,荀彧不是没想过,但他没想到孙策居然用军法处置他,打了五十杖。孙策作为袁术旧部和继承者,就算不给杨彪面子,也应该给袁夫人面子。这五十杖与其说是打在杨修的身上,更是打在杨彪夫妇的脸上,尤其是袁夫人脸上。
    袁夫人聪明过人,性格坚强果敢,但她有个弱点:她与杨彪成亲多年,接连生了几个女儿,最后才生了杨修,自然疼惜。不仅袁夫人如此,杨彪也对这个独子钟爱有加,只是不像袁夫人那样溺爱罢了。孙策打杨修,她如何能忍?
    杨彪刚才应该是在安抚袁夫人。
    “没想到孙策如此骄横,委屈了公子,是我的疏忽。”
    “这跟你有什么关系?”杨彪摆摆手,不以为然。“又没打死,只是一些皮肉伤,不碍事的。这竖子从小没吃过苦头,这次被整治一番,若能有所长进,倒也不是坏事。只是……文若,这孙策会不会是看破了我们的计划,故意找由头赶德祖走?”
    荀彧沉吟片刻。“杨公,孙策虽然是个武人,读书不多,却颇有心机。况且他身边还有张纮、郭嘉这样的人做谋士,我们的计划要想完全瞒住他,可能性不大。不过就这件事而言,尚不能断定他是否看穿,也许正如杨公所言,他也许只是本能的想赶德祖走,又不能做得太明显,只好借这个机会发作而已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