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44章 自有安排(求推荐票!)-《策行三国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孙策也没搭理他,随即安排受降。他让凌操用船将槛车装来,运到岸边,请郭异等人自己入牢。他坐在楼船上,鼓乐齐鸣,奏着得胜之乐。顾徽坐在一旁的案上,铺纸挥毫,写就报捷奏疏。郭异等人起行之时,就将奏疏用快马送往长安,先让杨彪、荀彧头疼一下。
    总给老子找麻烦,老子也给你们找点麻烦,看你们是杀还是不杀。
    时间不长,顾徽文章写就,呈给孙策过目。孙策草草看了一遍,并不太在意。事到如今,想必顾徽也不敢玩什么样,除非顾家是想和郭异、王晟一样槛车征送长安。
    看到载着槛车的船驶到岸边,湖城山上的将士已经知道是什么意思。数数槛车的数量,各人的心情大有不同。郭异等人不用说,知道那些槛车中有自己的一辆,没什么好盼望的,有官职的脱了官服,去了冠带和袍履,没官职的脱去外衣,一个接一下的下山,走到船上,钻进槛车。他们低着头,羞愧难当,甚至没注意到槛车的粗糙,心里各自盘着怎么脱身,脱身后又如何报复孙策。
    众目睽睽之下成为阶下囚,这简直是奇耻大辱。此仇不报,无以为人。
    首恶被缚,接下来就是其他山贼的受降。孙策让董袭、凌操上山,与黄龙罗、周勃等人谈判。孙策的条件很严苛,这些宗帅投降后,按照各自实力不同授以官职,但最多授以都尉之职,只能保留十分之一的兵力,大约五百人左右,剩下的人马全部解散,由太守府进行安置。
    孙策宣布了命令,沈直没吭声。他说降严白虎,严白虎除了表示归附之外,其他的并没有任何改变,他的部下还是他的部下,住在山里还在山里。孙策对黄龙罗等人如此处理,显然是对他的不满,并给他立下榜样。如果他不按照这个标准处理,劝降严白虎的功劳还未必是他的。
    但他并不打算俯首听命。他觉得这不现实,黄龙罗等人都是手握数千人的宗帅,一下子被削减得只剩几百人,谁能甘心?就算眼下迫于形势,不得不降,等危机解除,他们还会伺机再叛。
    不仅沈直不赞成,虞翻也不赞成,当场就提出了反对意见,认定这么做不可行,非长治久安之计。
    孙策也不着急。在做这个决定之前,他已经和郭嘉、庞统反复商量过。山贼易叛难安,这是事实,他必须面对,但面对不等于被动接受。如果让这些宗帅保留实力,将来同样会有后患。一个个拥兵自重,谁能真把他的命令当回事?
    从接受祖郎投降开始,他就做好了这个准备。祖郎是泾县大帅,手下号称有三五万人,但他只给祖郎两千人的编制。这些会稽宗帅实力不如祖郎,能保留五百人已经是极限。都尉可以拥有自己的亲卫营,已经算于中阶军职,算是给这些宗帅保留一点颜面。如果不考虑他们的情绪,孙策只打算给他们两百人的编制,让他们全部做曲军侯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