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六十九章 产业布局-《浪在江户那些年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其实有这种便利的话,你完全可以请一个工程师团队自己试着建设。”哈里斯也觉得这事有戏,但他认为太一自己建设似乎更划算一些。

    “理论上是这样没错,但我希望铁路建设,包括配套的钢铁厂建设,能够尽快成型。在夕张山地到勇拂港段的铁路建成前,我只能靠马车或河道往铁矿区附近运煤,而且钢铁厂建设也需要一个周期,产能短期内也不一定能满足建设需要,所以在建设初期,各种物资仍都需要进口。”太一并不避讳自己方面困难。

    “当然虾夷地的关税我说了算,这个可以不要……但这仍是个大工程,我需要一家综合实力强的合作伙伴,帮着我对项目进行整合一体推进,最大程度节省时间。”

    “恕我直言,我的朋友,在我看来花一千多万美元在北边的荒地上修铁路,简直就是浪费。为什么不修一条江户到京都的铁路呢,我觉得那样更有回报一些。”哈里斯表示对于太一大费周章,斥巨资在虾夷地修铁路的计划不能理解。

    太一自然也知道在本州岛修建铁路利润回报更大,奈何这里他说了不算,虾夷地虽然穷一点,但再穷再荒凉那也是他能够赖以发展的基石。

    “您要知道,幕府虽然在大力推进开国,但民众对这些西洋玩意儿还是有些抵触的,需要找个地方试点,循序渐进以让人接收。”太一胡乱找了个理由,哈里斯反而觉得很有道理,他在天朝任职时,当地不论官员还是民众,对火车这东西避之不及。

    “我在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有熟人,他们的规模足够大、业务娴熟,在应对复杂地形的铁路建设方便很有经验,我可以就此事与其沟通一下。建设钢铁厂的事情也可以让他们帮忙牵线,这方面他们的合作伙伴也很多。”哈里斯虽然觉得不看好,但仍然快速进入了工作状态,看来一万美元的诱惑足够大。

    太一将此视为一个新的开始,如果一切顺利的话,他的产业将由虚转实。

    前期通商屋所依赖的国际货币贸易红利,已经基本告一段落,帮助其积攒下来了三千余万两的利润。待到小判金改铸的权力到手后,太一还将借此再割一轮韭菜,然后通商屋的货币承兑业务,就将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。

    其后,攒下的利润将会陆续投入虾夷地的工业化改造和移民安置中,推动第三产业向第一、二产业的反向转换,以提升通商屋的“硬”实力。

    愿景是美好的,就看具体怎么着手去推动了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