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五十章 秋闱(八)-《大明小人物》
第(3/3)页
乡试的考题是三道四书题和二十道五经题,其中的三道四书题是必答题,二十道五经题并不需要全做,只需要答其中的一经,也就是四道题即可。也就是统共写七篇文章。
当然也不是你看卷上哪一经的题简单,便选哪一经,因为在答题卷上,三天前就写好了考要选的是什么。这当然不是贡院未卜先知,而是在考试前两天,所有考生便去布政司衙门,把姓名、年甲、籍贯、三代姓名,以及准备考的一经报上去,由衙门印卷置薄,也就是把这些信息写在答题卷上,用印钤记,然后发给考生本人。
也就是说,考生们是拿着答题卷来考试的,这样就省却了贡院现场分辨登记之苦。只需要向所有人发放同样的草稿卷和试题卷,自然可以大大提高效率了。且考生们也不需要再填写姓名了,上来便看题构转即可,倒也算是双赢。
何志远选得是《春秋》四道题,他早已知道,从很多年前,大比阅卷便形成了只注重首场试卷,尤其重视首场的“四书”义。只要“四书”义的卷子被取中,考官对其他几场的卷子,便不认真了。
所以梁月松给他的答卷也是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三道四书题上,根据这科前三名的答卷尽可能的把四书的三道题答得尽善尽美。然后再把《春秋》的四道题做得理真法老,花团锦簇。
何志远用毛笔慢慢的,一笔一划地把早已背熟的文章誊写在答题卷上。都他把三道四书题答完,已经是下午时分。之后又检查了一篇,发现没有错漏。之后,便开始做晚饭,美美的吃了一顿晚饭之后,便点上蜡烛开始做四道《春秋》题。
等誊写完两题春秋题,他便停了下来,开始睡觉。第二天上午又用了一个时辰的时间,把另外两道题做完。随后,便再三仔细检查,发现没有错误,便交上卷子,走出考场。
答题时间正好是一天半,等他交卷时,其他考生们还在聚精会神的答题呢。
还在找"大明小人物"免费?
百度直接搜索: "易" 很简单!
( = )
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