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由韦皇后临朝理政,并让相王李旦辅政,但宗楚客等韦氏亲信,却以嫂叔不通问为由,建议削去李旦的辅政之责。 诸宰相中只有苏瑰表示反对,李峤等人皆一言未发,最终李旦被削去辅政之责,韦氏以皇太后临朝摄政。 李峤还密奏韦后,认为不宜将相王李旦之子李成器、李隆基等人留在京城。 是年六月,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,诛杀韦皇后及其亲信党羽,拥立李旦为皇帝,史称唐睿宗。七月,李峤被贬为怀州刺史,不久以年老致仕。 先天元年唐睿宗退为太上皇,太子李隆基即位,史称唐玄宗,他在宫中发现了李峤当初的奏表,将其宣示于朝臣。 中书令张说认为桀犬吠尧,各为其主,不应追究李峤的罪责,唐玄宗遂让李峤随其子虔州刺史李畅到虔州赴任。 开元二年李峤又遭到监察御史郭震的弹劾,被追究韦后之乱时身为宰相,不能匡正的罪责。他虽已致仕,仍被贬为滁州别驾,后来李峤又被改任为庐州别驾,不久病逝于任上终年七十岁。 政治上李峤在高宗年间曾随军征讨岭南僚乱,并入僚洞宣抚,成功招降叛军,抑制酷吏政治。 李峤不惧酷吏淫威,上疏为含冤入狱的狄仁杰等大臣辩冤,他在武则天晚年时,又与桓彦范先后上奏皇帝,建议为在酷吏政治中含冤而死的大臣洗冤昭雪,最终得到皇帝的批准。 李峤是武后、中宗时期的文坛领袖,与苏味道并称苏李,又与杜审言、崔融、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,晚年更被尊为文章宿老,深得时人推崇。 他的文章善于隶事用典,讲求骈偶,辞采华美,堪称大手笔,开元名相张说赞其文如良金美玉,《旧唐书》则称其文学为一代之雄。 第(3/3)页